摘要:胡適先生著述豐厚,在哲學、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後人研究、借鑑的東西很多,他的墓誌銘由臺灣著名學者毛子水撰文,具體如下:“這個爲學術和文化 的進步,爲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爲民族的尊榮,爲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殫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在人性的領域中,寬容和尊重這些價值也是穿越時空的,它們共同促成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幫助和感念,從而設定了人類文明的高度道德規範。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每日一段作文素材︱民國大師系列2:胡適——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胡適被稱爲“胡博士”,他一生共獲得 35 個榮譽博士頭銜,中外罕見。胡適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可以做一總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認真做事,嚴肅做人。”蔣介石評價胡適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這是頗值得玩味的。胡適先生著述豐厚,在哲學、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後人研究、借鑑的東西很多,他的墓誌銘由臺灣著名學者毛子水撰文,具體如下:“這個爲學術和文化 的進步,爲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爲民族的尊榮,爲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殫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2010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慶之際,北大設立了“胡適人文講座”,以此歡迎胡適先生“回家”, 但是,以胡適名義冠名的講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續他的人文情懷,傳播他的自由理念,並契合時代精神,從而真正請回胡適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氣質和操守,尚需觀察。

多維解讀

1.寬容的價值。胡適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納百川、兼容幷包且帶有一點兒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見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權、民主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領域中,寬容和尊重這些價值也是穿越時空的,它們共同促成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幫助和感念,從而設定了人類文明的高度道德規範。

2.有人味的社會。“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會”是胡適一生的民主訴求,也是“美麗中國”應有的人文內涵。法國哲人伏爾泰說得最好,“你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贊成,但是我要拼命力爭你有說這話的權利。”這是多麼有人味的容忍態度!自己要爭自由,同時還得承認別人也應該享受同等的自由,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個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與人之間的寬容,是有人味的體現;羣體與羣體之間的寬容,則是社會 文明的標誌。胡適的時代已遠,胡適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與科學這些理想的內涵意義與落實途徑,始終有待思索實踐。

【適用話題】 寬容、自由、迴歸、別樣的輝煌、有人味的社會

每日一段作文素材︱民國大師系列2:胡適——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 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