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藥也得講究姿勢,姿勢不對,可能影響藥物的效果。在喫藥的過程中,哪些藥品應該多喝水、哪些需要少喝甚至不喝水,也是有講究的。

  小編收集資料整理了這份用藥提醒,解答了不同姿勢引起的藥效差別,請大家收好。

  不同藥物,服藥姿勢有講究

  口服劑型 直立或端坐,片劑和膠囊稍有不同

  對於大多數口服劑型的藥物,服用時最好採用直立或端坐姿勢。可使藥物順利通過食管、進入胃腸道。服用片劑時要稍稍仰頭,而膠囊則相反,要稍稍低頭,使膠囊浮在水中,就很容易嚥下去了。

  姿勢不對的危害:影響療效。如果仰臥吞服片劑或膠囊,一則藥物有可能會貼附於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潰瘍;二則藥物可能延遲進入胃腸道,也將會影響療效。

  降血壓藥物、安眠藥 坐位服藥後躺臥

  有些藥物,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用於降血壓時,在首次給藥或加大劑量時,應坐位服藥後立即躺臥。服用起效快的安眠藥(如咪達唑侖、唑吡坦等),應在臨睡時坐位服藥後躺下,以免發生摔倒意外。

  姿勢不對的危害:易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或摔倒。

  緩釋片劑、腸溶片劑 不能隨意掰開喫、藥片放在舌後部

  有些人感覺吞嚥一粒膠囊或一片藥很困難,採取把藥片研碎或掰開後服用。但緩釋片劑和腸溶片劑是不能掰開喫的。在服藥前可先漱漱口或先喝些溫水溼潤咽喉,然後將藥片或膠囊放在舌的後部,喝一口水嚥下。如果藥片上面有刻痕,就可以整齊地掰開服用。

  姿勢不對的危害:降低藥效或對胃產生刺激。緩釋片劑是進入體內後緩慢釋放,如嚼碎或掰開服,藥物便不能發揮其緩釋作用。腸溶片劑是指在胃中完整而在腸內崩解或溶解的包衣片劑。如果研碎或掰開服,將降低藥效或對胃產生刺激。

  硝酸甘油舌下含片 建議半臥位

  緩解心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最好採取半臥位含藥。這種姿勢可使迴心血量減少,利於心絞痛較快緩解,又可避免引起低血壓的危險。

  姿勢不對的危害:暈倒。若患者站立含服,可能因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導致頭部一時供血不足而暈倒。

  雙膦鹽酸類藥物 必須直立

  有些藥物則必須採取直立姿勢服用。如治療骨質疏鬆的雙膦鹽酸類(阿侖膦酸鈉等)。同時在服藥之後仍須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時以上,同時飲水200毫升以上。

  姿勢不對的危害:引起炎症、糜爛和潰瘍。若此類藥物貼附於食管壁,可引起食管炎症、糜爛、潰瘍。因此,需將藥儘快送至胃部。

  服藥的水,更要講究

  一般口服劑型 150-200毫升水

  大部分片劑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會稀釋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於藥物的吸收。

  特殊藥物 須飲水2000毫升以上

  爲減弱特殊藥物毒性,避免對器官特別是對腎贓的損傷,要求服用藥物後每日必須飲水2000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風藥後,應大量飲水,以降低黃嘌呤結石以及腎內尿酸沉積的風險;服用排尿結石的藥後,也需大量飲水,以沖洗尿道、稀釋尿液,從而降低尿液中鹽類的濃度和尿鹽沉澱的機會。

  保護胃黏膜藥 少飲水、不飲水

  在服用某些藥後,比如:氫氧化鋁凝膠、硫糖鋁、膠體果膠鉍這些保護胃黏膜藥,在服用前後半小時內,不宜喝水,否則將影響藥效;複方甘草合劑、止咳糖漿、川貝止咳露這些鎮咳藥,就算味道再難聞,口感再差,也別用水稀釋,服藥後也不宜立即進水。否則,一方面會使藥物濃度降低,影響吸收;另一方面也不能在炎症處形成保護膜,阻隔刺激而緩解咳嗽。

  使用外用藥物正確姿勢

  滴眼藥 要仰臥

  滴眼藥前應先洗乾淨手,仰臥或坐在靠椅上頭向後仰,翻開眼瞼滴上藥水,再閉一會兒眼睛。

  滴鼻液 頭微微上揚

  在使用滴鼻液之前,應先清除鼻涕,清潔鼻腔,頭微微上仰,但不要過於後仰。依照醫生所指定的滴數,將藥液滴進鼻孔內,並輕輕捏幾下鼻子,使藥物能夠與鼻黏膜充分接觸。

  喉嚨噴霧 要深呼吸

  使用前要搖勻,儘量將痰咳出,緩緩呼氣,頭稍後傾,舌頭向下,雙脣緊貼藥瓶噴嘴,深吸氣的同時按壓氣霧劑,屏住呼吸約10-15秒,用鼻子呼氣,然後用溫水清洗口腔。

  耳朵用藥 頭要側放

  耳朵用藥一般分爲洗液、治療藥兩類。常見的錯誤姿勢爲頭處於正位。正確姿勢是病耳側向上,先用洗液,滴入後等幾分鐘,洗淨後再滴入治療藥物,每次3-5滴,然後輕輕按一下外耳。

  用藥姿勢也有講究

  快轉發給家人和朋友們看看吧

  爲您

  推薦

  最新版“中國醫院排行榜”出爐!附實用掛號祕笈

  看懂臉上的信號,色斑也“危險”!記住這麼做,祛斑又防病!

  家中暖氣太熱,嗓子幹、皮膚幹怎麼辦?供暖季小貼士請收好!

  本文來源:健康時報、北京電視臺《我是大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編輯:李沛 // 責編:白晨//監製:曹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