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靜處防思鵠

夜氣清時戒牧牛

--這是臨寫的鄧石如先生的篆書聯句。七言聯句只寫了六個字,紙短字大,沒有第七個字的位置了,怎麼辦?篆書難寫,偶爾筆墨略有文氣,看着順眼,也數瞎貓碰上死耗子,實屬不易,所以,不忍棄之。總算這是篆書,非專業人士,也就止於認識"靜"與"清"二字,完全可以矇混過關,或濫竽充數的裝腔作勢。即使 再退一步講:

天機靜處防思

夜氣清時戒牧

縱便是篆書專家識得此聯所有字句,仍然能夠偷樑換柱,給於玄而又玄的解釋。所以,書法作品中內容與形式確實是一大問題。記得前幾天,曾以心臟與大腦的關係,喻之於書法作品的內容與形式,請問此幅究竟是內容出了問題呢,還是形式出了問題呢?如果說什麼都沒出問題,那就有點白蝨大肚皮,蠻爭自有理--簡直就是在強詞奪理。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至少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文化品質。裝腔作勢,其實,欺騙最深的往往是自己。重複之重複最容易讓人進入角色,相信他物乃己,已乃他物。比如前一段時間,已經被繩之以法的假國務院參事上官風笠,以及所謂的公民記者朱瑞峯等,就是由於自己反覆重複表演,以至於自己都相信自己,就是表演的角色。如果這些人良心未泯,天機靜處,夜氣清時,捫心自問,是否也會認爲裝與騙,傷害最深的就是他們自己呢?我想,這應該極有可能。

思鵠與放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還是回到此幅對聯上。思鵠,想天上的天鵝,有神遊天外之意,放牛,就是順其自然。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靜處的時候,不要魂飛天外,無人管朿的時候,不要像放牛那樣散淡,自由自在,沒有拘束。其實,多有慎獨心安的意思,也是自戒或自勉。內心和諧,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不自欺欺人,不弄虛做假。所以,內心的道德律令,永遠是衡量自己的一個最根本的標準,就今天而言,落實到聯句上,就是絕不辯解:

天機 靜處 防思

夜氣 清時 戒牧

或許,也有可能有講的通的另外一種解釋。假如,百分之九十的人不認識篆書呢?自己會不會滿嘴跑火車呢?胡言亂語,指鹿爲馬呢?某種程度上講,欺人就是欺己,爲學爲人者最爲忌之。實事求是,其實,更是做人的標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