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忘記有多久沒有回家喫飯了

  但每次回家

  家裏不大的飯桌上總有那麼幾道菜會出現

  你看着它們,感覺真的是又愛又煩

  小學的時候學校是寄宿制

  每個週日晚上父母送我去學校

  每個週五下午他們接我放學回家

  

  在學校時不受父母約束的日子可把我開心壞了

  除了喫不好其他都非常完美

  但每個週二早上我都過的無比糾結

  學校給配的早餐是麪包牛奶

  因爲從小一喝牛奶,嗓子眼就癢

  所以本能排斥它

  父母有次發現了我這個情況

  牛奶就從此沒有在家裏出現過

  

  中學的時候

  每週我自己的生活費還有富餘

  身邊的鐵哥們兒也不少

  並且離開了父母

  不用被媽媽喊回去喫飯了

  大家很快熟練地掌握了下飯館這個技能

  隔三差五就一齊聚餐

  記得現在南海大道上臺灣大廈附近的位置

  有一家屯昌狗肉店

  放學之後我們八個人喫了十幾斤肉

  人均兩斤多狗肉

  喫完當場有人上火到牙齦出血還大呼不過癮

  那會兒

  每次喫到一道新菜餚都會無比的興奮

  感嘆着外面的世界真是繽紛多彩啊

  暗自發誓,我一定要天天換着喫,不重樣!

  

  大學的時候自己沒在海南讀書

  海邊的孩子都憧憬着衝出海島

  然後浪夠了再回來當島民

  校內有食堂、有美食街

  這些還不能滿足你還可以去市中心

  收集網上各種美食地圖&攻略

  像個愣頭青穿梭在大街小巷

  找任何你想喫到的東西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記得舌尖剛播出的時候

  有一集裏面介紹了一家竹升面老字號

  就和舍友坐公交轉地鐵再加上走路

  前後花在趕路的時間就有4個多小時

  加上因看了舌尖慕名而來的食客

  把原本就幾十平米的小店擠得水泄不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於喫上了竹升面...

  很難想象

  從前我是一個在家到了飯點哪怕多等一分鐘

  沒喫上飯就會對着媽媽亂叫的小孩兒啊!

  

  畢業了,回海島了

  回到家的第一頓飯

  依然還有那道我最愛的齋菜煲

  那道我一開始很喜歡喫

  後來喫多了父母怎麼勸都不願意喫

  再後來不論去哪裏下飯館

  都會主動點上喫的一道菜

  

  

  

  中國的90年代是忙碌的

  爸媽白天忙着工作

  晚上回到家輪流買菜做飯

  因爲工作下班晚的關係

  準備一頓飯是很倉促的

  所以從小到大喫的都是最簡單的家常菜

  

  如果過節能喫上齋菜煲

  會從晚上興奮到白天

  裏面的粉絲、木耳、水芹、甜菜

  蒜頭苗、黃花菜、黃豆腐,都是我的最愛

  直到中央宣告海南特區的成立

  小島的經濟開上了快車道

  島民的時間慢慢地變得比錢寶貴

  人們在家裏不再經常開火

  下飯館變成了日常

  餐館迎合着人民羣衆的需求

  如雨後春筍般的野蠻生長起來

  從此

  路上的大排檔就可以喫到齋菜煲

  味道甚至一家比一家好

  海甸島有一家名字就叫“齋菜煲”的大排檔

  每當夜幕降臨,生意火爆異常

  這些年也常常到這家店去喫

  就連父母做的齋菜煲比這家店也遜色不少

  但當初在我心中刻下記號的是那道

  他們勞累了一天還要給我做

  味道不比外面好喫的齋菜煲

  但這又如何呢?

  反正我現在每次回家喫飯都會把它喫乾淨

  並且發現它越來越好喫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