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動向 | 中國此舉,或將改變全球汽車產業遊戲規則

臺媒稱,大陸“雙積分制”2019年起生效,規定各大車廠必須出售一定比例的環保車,之後目標還會逐步升級,這將讓大陸電動車發展更爲加速,也會讓電動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據臺灣鉅亨網11月18日報道,大陸雙積分制,分爲“油耗積分”與“新能源積分”,如果車廠生產越多汽油車,油耗積分就會隨之減少;生產越多高性能電動車,新能源積分就越多。

屆時,車廠得通過銷售自家的電動車,或從其他電動車廠商購買信用才能獲得新能源車的信用。車廠每年正負積分必須抵消歸零,如果積分沒辦法歸零,就沒辦法賣新車,預料會帶動大陸電動車購買趨勢。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能源與交通中心主任王雲石表示,這給了車商更大的壓力,但若施行成功也能作爲其他國家參考典範,甚至改變全球汽車產業的遊戲規則。

報道指出,從這項政策來看,大陸的意圖很明顯,希望藉此帶動電動車產業,再以內需撐起這塊產業,另一方面也可減少石油進口,降低空氣污染,達成三贏局面。

報道表示,大陸市場規模龐大,全球汽車大廠都在加緊相關開發與製造。

報道稱,日前大衆汽車集團就指出,未來兩年將在大陸推出規模最大的新能源車型產品組合,旗下品牌計劃推出超過30款新能源車型,其中50%的車型將會進行本土化生產。到2020年,大衆集團計劃在大陸市場交付大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交付量將達到約150萬輛。

至於BMW明年將會推出電動版 Mini Cooper,2020年緊接着有iX3登場,到了2021年再由i4及iNEXT接力。

不過,普華永道駐上海的汽車分析師Sophie Shen表示:“汽車製造商在技術和商業上都還未爲電動汽車生產增加到配額水準做好準備。”未來要達到所宣稱的目標並不容易。

報道稱,正因如此,許多車廠一改先前競爭態勢,選擇合作,例如豐田、本田、三菱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則與中國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先前媒體就有報道,豐田和廣汽正在合作推出電動汽車,這樣廣汽得以使用豐田嚴格的品質控制,並且豐田得以使用廣汽的低成本技術。

報道認爲,不過,儘管有官方規定與車廠配合,但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買單。目前,電動車售價比傳統汽車貴的多,多半還是靠政府的補貼纔有辦法推行,例如超過400公里續航的電動汽車,則可享有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不過,到了2021年補貼政策就會退場,屆時技術優勢領先的車廠恐不受影響,但對技術門檻低的車企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據報道,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到2022年,大陸將會售出250萬輛乘用電動車。

臺媒稱,這背後更重要的是,如今大陸選擇與美國走截然不同的道路。對全球汽車大廠來說,未來大陸在汽車的政策主導地位,將遠勝美國。

編輯 | 楊斯涵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