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錦旗錫尼鎮以強化基層組織戰鬥堡壘內驅動力爲核心,以“抓黨建,促發展”爲目標,從嚴從實落實黨建責任,着力夯實基層基礎,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錫尼鎮發揮黨委決策引領、嘎查村助力推動、黨員幹部先行示範,切實發揮黨組織在脫貧攻堅、現代農牧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各項重點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引領全鎮黨員幹部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齊心合力、攻堅克難,譜寫全鎮發展新篇章。

抓機制、強隊伍,發揮組織引擎力

制定完善《錫尼鎮嘎查村(社區)考覈管理辦法(試行)》和《錫尼鎮幹部管理考覈辦法(試行)》,建立健全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監管工作制度,嚴格按照“532”工作法議定嘎查村危房改造、低保扶貧等重大事項,每月對村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1次。從嚴落實“1+3”制度體系,鎮黨委與嘎查村黨支部書記簽訂抓黨建目標責任狀,將既定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人,鎮黨委組成工作組對抓黨建成效進行不定期督查,每年嘎查村黨組織書記就抓黨建成效專題向鎮黨委述職1次,鎮黨委班子現場點評。配強“兩委”帶頭人隊伍。今年新當選的81名黨支部委員會委員中,平均年齡較上屆降低1.26歲,高中及以上學歷較上屆提高1.23%,村醫村教、優秀大學畢業生、致富能手較上屆提高25%。嚴格黨員發展程序。着重從帶富能力強、羣衆基礎好、農村優秀的年輕致富能人、返鄉創業人員中新發展15名黨員。全鎮擇優選聘7名懂經營、會管理、願奉獻的優秀本土人才擔任名譽書記。強化幹部培訓,充分利用遠教資源、手機黨課、板報櫥窗等資源平臺抓實幹部日常教育培訓,並通過參觀考察、現場觀摩、座談交流、專家講座等形式,引導幹部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抓產業、創收入,推動經濟穩步發展

優化產業發展結構,緊緊圍繞“一圈四區兩帶”農牧業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投入600萬元,支持12個嘎查村,初步形成了以經濟作物種植、特色養殖、農機服務、小雜糧加工廠、鄉村旅遊等爲主的多元化發展格局。成功引進內蒙古沙海蘭甜農牧業有限公司在勝利村翻身六社發展溫室大棚種植,建成阿門其紅公雞文化產業園。深化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黨支部+企業+農戶”“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發展模式。杭錦旗綠美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直接帶動周邊農牧戶443戶(45戶貧困戶)從事生豬養殖,戶均年增收13000元。蒙署公司帶動28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額爾定圖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給貧困戶擔保貸款購買種畜,與農牧戶簽訂收購協議、僱傭勞動力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帶動農牧民90戶(4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0000元。多豐長綠合作社生產醃製泡菜帶動40戶貧困戶,每戶種植2畝白菜或菊芋,可讓貧困戶每畝純收入4500元。

抓服務、惠民生,提升爲民服務能力

延伸服務觸角,構建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各級黨組織書記擔任黨建網格長,嘎查村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爲黨建網格員。黨建網格員按照“就親就近就便”原則聯繫10戶以上羣衆,實現黨建網格員聯繫羣衆全覆蓋。強化陣地建設,實行“村村聯建”“村企聯建”合署化辦公,全面推行“鎮事村辦”模式,極大地節省了羣衆辦事時間和成本,有效提升了服務效能。優化組織設置,在服務半徑相對過大的嘎查村推行“黨員中心戶+文化活動室”工作模式,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形成黨組織對生豬、肉羊、大棚種植等產業的引領,帶動農牧民致富。拓寬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民生集市、手機黨支部、微信平臺等拓寬服務渠道,廣泛開展代辦服務、政策諮詢、農商服務,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羣衆的效率,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

全鎮黨員幹部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迎難而上,不斷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以黨建工作新成效促進經濟社會新發展。

內容來源:杭錦旗錫尼鎮政府

本期編輯:雲娜 總編輯:劉曉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