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權轉載自維柯設計

▲展覽館南廣場改造方案鳥瞰圖

經過兩個月的激烈角逐,令人期待已久的北京公共空間城市設計大賽2018已落下帷幕,1500家遍及世界各地的參賽團隊報名,最終遞交500餘份(那一千家你們現在做完了沒)有效作品中評出31份優秀作品。

維柯設計提交的《“破繭·新生”—北京展覽館南廣場改造設計》獲得全場唯一的“特等獎”。

先看段大片再說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特等獎”背後的故事。

北京市爲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推進北京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北京市相關部門聯合舉辦“北京公共空間城市設計大賽2018”。

▲展覽館南廣場改造方案鳥瞰圖

城市設計和既有建築改造本身就是維柯設計主要的產品線之一,看到這麼好的機會,維柯人深深地感到,是時候展示一下真正的技術了!

此次大賽共十個選題。 作爲維柯的當家人,董工(不是那個董功)以他敏銳的專業視角迅速拍板展覽館地塊,原因有二:離公司最近考察費最低,而且獎金最高(整整五萬塊)。

2018年9月20日我們愉快的報了名,然後各忙各的項目去了(畢竟有一大波甲方爸爸每天都要求和我們親密接觸)。直到2018年10月11日,董工華誕,攛掇大傢伙去展覽館旁邊xx網紅店(此處需要贊助費)喫魚頭泡餅,順道看看場地(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我們的設計算是正式拉開了帷幕。

2015年7月31日,

北京贏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

北京將代表中國再一次向國際展示大國風貌。

北京展覽館南廣場具有獨特而突出的地理位置,

是北京城市空間體系中的重要節點。

周邊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學校及交通樞紐雲集,

隨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城市品質的提升,

該廣場空間需要擔負起更加完整豐富的功能及屬性。

展覽館南廣場的改造升級已迫在眉睫。

1952年中蘇達成協議建設展覽館,

用來展示蘇聯當時最新的技術和藝術成就。

▲1952年中蘇達成協議建設展覽館

▲1954 年9 月15 日展覽館建成

64年過去了,

我們的展覽館南廣場改造是不是也應該在尊重場地和環境的前提下設計出一個帶有時代屬性的方案來?

甚至要想到2050年以後應該是怎樣的?

我們對這個項目的基地是這樣理解的:

北京將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再次面對世界,北京將展示現代化、國際化都市形象,

一大波優秀的建築將產生。

北京展覽館廣場應持續爲市民提供舒適、愉悅的休閒環境,提供高水平的城市生活,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形成親民、友好的空間。廣場應滿足未來因城市升級帶來的休閒配套及全民健身屬性。

我們採用“吉德林法則”,

對該地塊提出8個問題,做出8個回答,

這一套路也符合維柯設計一貫提倡的“對話式設計”

(維柯的套路很多,這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問

文脈

問:廣場南北中軸線關係較弱,廣場局部佈局凌亂,怎麼辦?

答:重塑文脈,調整地下商業入口, 強化南北軸線(都下去,誰擋住展覽館跟誰急)

第一答

文脈

第二問

空間

問:現廣場空間缺乏完整性,空間單一,未能形成吸引人的城市空間怎麼辦?

答:封堵廣場北側道路,連接整合南北廣場。打造形象廣場和活力廣場,立體化處理,豐富空間,吸引人流,到時讓你hi的不想回家。

第二答

空間

第三問

交通

問:廣場北側局部人車交叉,內部流線混亂,給廣場人羣帶來安全隱患,怎麼辦?

答:將西直門外大街輔路局部下沉, 使展覽館南北廣場人流自由通行,自行車沿廣場外環行駛,做到人車分流,重構交通(在這裏碰瓷兒是不可能發生的了)。

第三答

交通

第四問

產業

問:現廣場地下商業層高較低,內部空間單一,無法支撐因產業升級帶來的豐富配套設施硬件要求,怎麼辦?

答:依託周邊產業升級,豐富休閒配套,局部營造大空間,爲未來的各種可行性提高便利條件(來他個室內高山滑雪)。

第四答

產業

第五問

噪聲

問:現廣場採用集中化佈置,市民活動對周邊居民形成噪聲影響怎麼辦?

答:將廣場進行地上地下分層處理,將原集中式空間進行分散化,將有噪聲的活動轉移到地下的活力廣場,有效控制噪聲(在有蓋的地方跳廣場舞,可以風雨無阻的跳)。

第五答

噪聲

第六問

綠化

問:現廣場綠化場地較少,樹木種植受覆土深度影響怎麼辦?

答:將道路封堵的場地作爲綠化空間, 通過新技術,在原有覆土深度條件下增種大型樹木,增加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爲居民提供遮陰納涼空間(以後搭帳篷住,不用買房嘍)。

第六答

綠化

第七問

便民

問:現廣場缺乏衛生間、飲水處等便民設施,居民活動便利性受限怎麼辦?

答:在人流較大位置設置衛生間、母嬰室及飲水處,在景觀節點處設置遮陰擋雨的休閒空間,完善廣場內部的無障礙等人性化設施(終於不用去廣場東側的麥當勞了)。

第七答

便民

最後問

健身

問:現廣場健身空間單調匱乏,無法適應當下的全民健身的時代潮流怎麼辦?

答:在廣場四周設置環形空中步道等健身空間,點燃全民健身熱情;同時空中步道可兼顧廣場東西兩側的辦公人羣及居民無障礙進入該廣場(以後這裏可以舉行空中馬拉松比賽)。

最後答

健身

回答完這八個問題,方案自然就生成了

(這麼理性的分析,都怕別人和我們想的一樣,

做出個一樣的方案來)。

▲方案生成圖

注意啊!重點來了,我們的立意出現了。

“破繭·新生”

打破原有的單一空間,

去營造立體化廣場,

讓它去承擔多種城市功能屬性,

我們用嶄新的手法讓這片曾經輝煌的區域重回時代的焦點。

▲總平面圖

競賽組委要求最好能和冬奧會扯點關係,我們就把廣場東西兩側附屬建築的屋頂與下沉活力廣場連通,形成全長約180米的“U型板”,冬季可開展冰雪運動,積極響應2022年北京冬奧會(奠定了項目的大獎氣質)。

▲商業入口效果圖

我們的景觀設計

在我們的廣場上你可以放放風箏、跳跳廣場舞、侃會兒大山、曬會兒太陽、看看書、草坡上躺一躺滾一滾,滑滑雪,跑跑步、遛遛娃、看看燈光秀等等(妥妥地網紅打卡地)。

如果把廣場比作蝴蝶,580米的空中走廊就是上下起伏環繞着蝴蝶的綵帶,提供慢跑、健走活動的空間,也自然銜接起周邊的建築。而東南、西南角的“梅花燈”,爲下沉商業入口起到引導作用。梅花會在冬天開放,也暗合了冬奧的主題。

▲下沉廣場草坪效果圖

最後我們根據剖面還衍生了項目LOGO

(嚴格按照土方平衡原則設計,中間挖方,兩側填方)

▲剖透視

▲項目LOGO

▲下沉廣場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2018年11月02日凌晨1點,我們提前17個小時提交了競賽圖紙(熬夜傳圖,避免網絡擁堵傳不上去)

2018年11月06日主辦方通知我們得了一個獎

2018年11月13日“官宣”我們提交的方案贏得本次競賽最高獎項

“特等獎”

後    敘

▲崔愷院士及國內外專家正在對維柯作品點評

感謝兩大“前輩”崔愷院士、王建國院士與Jonathan Barnett、Roy Strickland、馬巖松等16位海內外專家對我們維柯設計提交的方案給予了高度評價。一方面,國際評委對設計中的大膽創新和獨特構思十分認可;另一方面,熟悉城市歷史背景和需求的國內專家,則從中看到對場地文脈的尊重,富有新意的方式巧妙地強化了城市軸線,新穎的理念也符合時代的需要。

▲評選現場

經過三輪評審,評委會一致同意將“北京公共空間城市設計大賽2018“的特等獎授予維柯設計的“破繭·新生”方案。

感謝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給維柯設計提供一展身手的舞臺。

感謝北京建築大學、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創新中心的精心安排。

感謝行業媒體給予的支持配合。

感謝項目團隊每一個人的付出。

感謝支持我們的家人。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小夥伴們……

維柯設計本次競賽團隊來自不同專業,

有規劃、建築、景觀、室內及參數化設計,

來張全家福

▲設計團隊

設計單位:維柯設計

主創建築師:董小平

設計團隊:徐暘、汪納川、朱躍龍、遲天旭、韓雪、趙樹飛、艾娜

撰文:露瑤

聲明: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維柯設計保有最終解釋權。

About UED

UED願意以“愚者之心”

“不遺餘力”地傳遞設計之美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UED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投稿請發送至媒體合作郵箱

Explore More

UED官網|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UED城市環境設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