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岸關係"困"在哪兒

又到一年之尾,臺灣《旺報》與大陸《海西晨報》共同舉辦的年度漢字評選日前揭曉。答案並不意外,"困"字以103萬票高票當選。一個"困"字,道出了民衆對這一年兩岸關係的感受和評價。2019年,兩岸關係"困"在哪兒?

盤點臺灣當局一年來的所作所爲,不難看出端倪。一方面,挑動兩岸敵意。民進黨當局利用各種機會,攻擊污衊大陸,挑動兩岸敵意。比如,抓住所謂"大陸間諜"王立強案,將詐騙嫌犯的信口雌黃,作爲所謂"大陸介入臺灣地區選舉"的證據,肆意挑撥,欺騙臺灣民衆。當謊言不攻自破時,則顧左右而言他,假裝從未發生過。

另一方面,渲染恐怖氣氛。2019年上半年,民進黨當局利用自己在臺灣立法機構席次過半優勢,強行通過所謂"國安五法",對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的臺灣退休將領祭出剝奪全部退俸的重罰。此後,又試圖通過"中共代理人法",將限制範圍擴及臺灣個人和機構,只要爲大陸宣傳、發表有關聲明或參加大陸舉辦的會議都可能觸法。在遭到一片反對聲浪後,近日藉着莫須有的"共諜案"再出招,改爲"反滲透法"。爲趕選舉前的"工期",不惜跨越程序,在立法機構直接進入二讀。同樣,仍然使用模糊不清的"境外敵對勢力""滲透來源"等概念,有臺灣學者直言,在大陸的臺商都可能被認定爲"滲透來源"。

民進黨當局這些政治操弄,限縮打壓了當前兩岸正常交流交往,讓臺灣社會人人自危,產生寒蟬效應。更令人氣憤的是,挑動兩岸對抗,損害臺灣同胞利益,傷害兩岸人民的感情。而這一切所作所爲,只是爲了撈取自己的選舉利益。爲了一黨一己之私,不惜損害兩岸關係的前景、臺灣人民的未來,這就是民進黨當局目前最真實的寫照。

反觀大陸,仍然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2018年推出31條惠及臺灣同胞措施後,2019年11月再推出"26條",讓在大陸的臺資企業、臺灣同胞逐步獲得與大陸企業和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措施,可能實施過程會有一些需要細化的措施,但"同等待遇"實際行動,已勝過千言萬語。

(於芥)《人民日報》(2019年12月22日06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