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剛剛獲得了東莞政府及國資送來的4.16億元的馳援資金“輸血”,正業科技(300410)即提出擬10送9.5及現金4.2元的預案,派現總金額超過8000萬,11月22日晚間,深交所發來關注函,要求公司就預案的利潤分配的合理性等做出說明。

  e公司記者注意到,目前披露2018年年報高送轉預案的有3家公司,其中正業科技和漢邦高科均爲政府救援概念股。

  政府馳援正業科技助其化解高比例質押風險

  正業科技是一家從事精密儀器設備及高端電子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爲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東莞市自2017年開始實施的“倍增計劃”的入選企業之一。

  今年以來,市場的不斷下跌令實控人或大股東質押比例偏高的中小創企業流動性危機暴露,股東及上市公司爆倉的風險加劇。在深圳拋出了百億“救援計劃”之後,廣東省及東莞市等多地政府紛紛出臺了相關的扶持辦法,並在10月19日成立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基金,用於解決在莞企業股權質押的風險。爲該項基金而設立的企業——東莞市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爲救援的實施主體。

  據此前報道,此次東莞政府馳援的對象主要針對質押比例偏高但是基本面向好的重點企業。正業科技成爲了東莞此次馳援計劃的首批重點對象之一。

  綜合信息來看,政府此次對正業實業的馳援包括多種方式,其中既有資金的支持,也有股權、債權、股權債權結合等方式。

  11月12日,控股股東東莞市正業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徐地華通過債權融資的方式,合計獲得東莞市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東莞信託有限公司提供的4.16億元資金支持。此前,正業實業也與東莞信託達成戰略合作,並已獲得首筆專項資金。

  11月15日晚間,正業科技宣佈控股股東將其持有的2290萬股股份質押給東莞信託,佔其持有股份比例的25.99%。該次質押主要用於融資償還債務。正業實業累計質押股份8746.44萬股,佔其持股總數的比例爲99.26%。

  公告稱,此筆股權質押業務沒有設置預警線及平倉線。該質押業務爲階段性質押。正業實業正與東莞市上市莞企發展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東莞信託有限公司積極溝通實質性的降低股權質押比例的方式,儘快解決股票質押帶來的流動性風險。

  “高送轉”後會否再度引發資金短缺 引監管層關注

  基本面上,正業科技業績增長不錯,且公司預計2018年整體業績將實現增長。

  據正業科技11月21日晚間發佈的2018年業績預告,公司淨利潤將在2.18億元-2.77億元,增速在10%-40%。正業科技認爲,業績增長與公司發展戰略、產品及經營結構優化有關。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當期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爲5520萬元。

  業績預告發布同天,正業科技發佈了2018年利潤分配預案。公告稱,基於對公司盈利水平的判斷,且非分配利潤、資本公積金較爲充足,股本規模較小,控股股東提出了2018年的利潤分配預案,提出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9.5股並派發4.2元現金股利。同時控股股東承諾,自預案發布之日起6個月內,不減持公司股票。

  正業科技的高送轉預案,在市場上反響積極。11月22日正業科技一字漲停。

  不過11月22日傍晚,正業科技宣佈收到了深交所發來的關注函。

  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就此次利潤分配預案的合理性、確定依據,籌劃及決策過程等進行了重點的發問。

  深交所提出,要求公司結合財務狀況,說明現金分紅的資金來源,是否可能會對公司流動資金短缺。

  此外,就公司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過高,且部分員工限員工的股權激勵限制性股票已於2018年10月28日屆滿制。

  深交所要求公司此時籌劃利潤分配事項是否存在配合股東減持、炒作股價的情形,以及是否存在向特定投資者泄漏未公開重大信息的情形。

  漢邦高科也曾爲政府馳援相關概念股

  e公司記者注意到,目前有超過1200家公司公佈了全年業績預告。截至記者發稿,有正元智慧、正業科技、漢邦高科3家公司公佈了高送轉預案。與此前利潤分配預案中以股利爲主不同,三家公司的預案均包含了送股方案。

  其中,正元智慧爲2018年年報高送轉第一股,提出2018年度10轉9派1.5。

  漢邦高科在11月22日早間公告稱,實際控制人王立羣提議2018年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0.7元(含稅),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8股。

  值得一提的是,漢邦高科也是政府救援相關概念股之一。據此前媒體報道,10月19日,北京市海淀區政府組織了一次政府、銀行、企業的聯合會議。會議上相關領導透露海淀區政府將推出一整套支持上市公司的政策措施,重點幫助化解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問題。當時參會的有13家民營企業,其中就包括漢邦高科。

  就市場來看,近期年報高送轉行情也漸趨火熱。正元智慧披露首份高送轉預案,股價收穫4個漲停。漢邦高科在11月22日開盤前披露高送轉預案,早盤即現一字漲停。

  不過監管層對高送轉的監管也維持嚴管態勢。正元智慧也是在披露預案後第二天受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重點詢問公司預案的合理性、與業績增長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炒作股價的情形等情況。

  評論:中弘退市警鐘長鳴 高送轉要吸取教訓

  高送轉題材炒作曾在A股流行多年,但隨着監管不斷強化,自2017年以來,A股在分紅方式上已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上市公司高比例送轉方案銳減。不過,近期,正元智慧、正業科技、漢邦高科等公司陸續披露年報高送轉預案,公司股價應聲漲停,高送轉概念炒作似有“捲土重來”的趨勢。

  對於沉寂已久的高送轉概念,市場反應很活躍,潛在高送轉預期股也受到追捧。但實際上,高送轉的實質、監管層的要求均未發生改變,投資者盲目跟風這一概念並不理性。

  回到高送轉的動機,通常有兩種情形,一是上市公司通過高送轉增加股份數,從而降低每股指標,進而降低絕對股價,以提高公司股票交易的活躍度,這也是許多高價次新股選擇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原因。二是傳遞管理層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但實務中常被扭曲成管理層進行市值管理的工具。

  本質上,送轉行爲只是上市公司股東權益內部結構的變動,權益總額並不改變,也就是說,公司並不需要用“真金白銀”回報股東,經營狀況也不會因此就變得更好。

  正是由於高送轉方案易操作、成本低,也使得過去A股催生了許多“畸形”高送轉案例。比如,上市公司利用高送轉配合大股東減持、限售股解禁等,並常伴生內幕交易、操作市場等違法行爲。稍早前,A股首隻“破面”退市股中弘退也給熱衷高送轉游戲的公司敲響了警鐘。該公司自2010年借殼上市後進行了4次送轉,成爲自食送轉“惡果”的典型。

  另外,監管層對高送轉的監管從未放鬆,且基本上是第一時間予以關注。目前,正元智慧、正業科技均因推出年報高送轉預案,次日便收到深交所關注函。

  按照深交所最新規定,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公司每十股送紅股與公積金轉增股本合計分別達到或者超過五股、八股、十股即高送轉股數認定標準。雖然近期幾家創業板公司推出的 “10轉9”、“10轉9.5”等方案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高送轉,但交易所依然高度重視。且關注焦點仍集中於利潤分配的合理性、與公司業績成長的配比度、預案籌劃過程等。可以看到,監管層努力將二級市場對高送轉的關注引回至公司基本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至今年前三季度,A股高送轉概念題材降溫明顯。今年半年報披露期間,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預案大幅增加,高比例送轉甚至幾乎不見蹤影。綜上,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應理性看待送轉股,同時努力維繫來之不易的市場積極變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