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传真|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曾经,顶着多块“国字号”招牌的正安,却存在着“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尴尬局面,工业底子薄、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是正安的现实,大山阻隔,贫穷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而今,这个有着65万人口的贫困县,正坚持“适宜区域上果蔬、因地制宜种药材、尊重环保抓养殖、精心培育护特色”原则,抓新不放旧、抓短不放长、抓大不放小,全县产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正提速推进。

7月18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正安,探索正在上演化茧成蝶的“正安传奇”。

县区传真|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正安白茶基地

百姓吃上了“白茶产业饭”

走进正安县白茶基地,大片的茶园随坡起伏,在微风中漾着绿浪。

自从贵州省大力发展茶产业以来,正安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产业作为攻坚深度贫困的重要举措,2012年起,正安以每年净增茶园5万亩的速度大抓基地建设,掀起了全县倾力发展茶产业的高潮。截至目前,全县35万亩茶园覆盖19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涉及贫困乡镇17个,贫困村48个,带动全县种茶农户12168户530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81户8578人。

为破解融资难问题,正安县强化金融支撑扶持茶产业发展。首先向国开行申请贷款支持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累计向正安发放茶产业贷款共2.8亿元,其中涉及农户1886户2.1亿元,企业36家0.7亿元。

同时,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2012年至今,县农村信用联社累计发放茶产业贷款3亿元,对正安天赐、正安桴焉茶业公司等40余家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正安还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茶产业发展,开展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推动了11465亩茶园参保,涉及茶企3家,保险赔款金额240万余元,为受灾茶农茶企撑起了“保护伞”。

2009年,正安白茶成功申报地理证明商标并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2011年5月,正安白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11月,正安白茶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12年底,正安县荣获“中国白茶之乡”称号;2015年7月,“正安白茶”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复认定为驰名商标;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正安白茶品牌价值估价4.03亿元。迄今,正安茶叶产品在北京、上海、贵州等历届茶博会上获得32个金奖,其中正安白茶获金奖5个。

一串串足迹见证着正安县在正安白茶品牌建设中付出的心血。

2017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12000吨,产值10亿元,综合产值15亿元。按照正安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县投产茶园达30万亩以上,按照绿茶亩产值3000元、白茶亩产值5000元以上计算。届时,正安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40亿元以上。

县区传真|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国际吉他产业园内的产品展示厅

无中生有,吉他产业活力十足

来到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园区内一片繁忙,在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激光开料、合桶、裁边、打磨等各个流水线上机声轰鸣,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

这个由一群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集群,曾演绎过一年建成投产的正安速度,也曾弹奏过漂洋过海的销售“神曲”。

“成立一个自己的品牌,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山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他的这一梦想,在吉他产业园内得以实现:线上线下日销售吉他2000余把,获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点赞。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正安县“无中生有”地兴起兴旺一个吉他文化产业,并建成初具规模的“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填补了省内空白。并以吉他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探索出新的路径,有力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改变了当地的贫困落后面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从2013年起,陆续有吉他乐器制造企业落户正安,通过3年发展,已建成A、B两个吉他乐器制造产业园区。

已投产的吉他乐器制造企业,除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外,更加注重自主品牌研发和推广。目前,园区已成功注册申领了“523”、“0851”、“0818”、“Sevinia”、“wei”、“贝加尔”、“威伯”等自主品牌。通过3年努力,正安·国际吉他文化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于2016年5月获贵州省第四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

为推进文化产业助脱贫工程,正安县委、县政府把移民扶贫、就业扶贫结合起来抓,结合生态移民搬迁,在“正安·国际吉他文化产业园”附近新建了职业技术学校、移民安置点、医院、中小学校、电子商务中心,让困难群众依附于文化产业园区,可在职业技术学习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可在园区就业、可在园区附近经商、可就近就医或入学等等。

2017年,园区实现生产吉他510万把,产值51亿元,创税3亿元,解决就业9242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160人,带动4640人脱贫。

县区传真|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正安国际吉他产业园内,工作人员在组装吉他

贫困户走出深山,搬进新居

“我抽到了2栋1-3-4号房,我们家要住新房啦!”正安县凤仪镇梨坝村贫困户徐万平一手拿着刚抽到的房号牌,一手握住电话,给家中的妻子报喜。

今年6月,正安县举行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分房仪式,来自全县19个乡镇街道的3000余户贫困户,在正安吉他文化广场上抽取房号、领取新房钥匙。

2017-2018年,正安计划安置的3217户移民,6月30日前全部入住。当日,正安3217户移民户14834人如期领到钥匙,是正安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让移民搬出大山融入城市、实现脱贫致富,兑现承诺的大好日子。

过去,徐万平一家6口,住在父辈留下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两夫妻有4个孩子要抚养,缺乏生产技术,经济很是拮据。“现在不仅有了新房,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往后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徐万平激动地说。

“如果不是搬迁,我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可能在家门口上班,易地扶贫搬迁彻底解决我们一家人的居住、收入、看病和孩子上学的问题。”活动现场,贫困户李光学领到了象征着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后,幸福写在脸上。

当天,分房仪式上,正安县委书记邓兆桃说,目前,安置点住房和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已基本建成,即将开始全面搬迁,将于6月底前全部搬迁入住。

下一步,我们把工作重心移到服务后续管理上来,完善安置点绿化及配套设施,确保按期交房,让搬迁群众“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各镇(乡、街道)要继续做好搬迁群众的服务后续管理工作,搬迁群众较多的乡镇原则上要在安置点设置服务窗口,确保搬迁群众事事有人管、事事得解决。

如何让搬迁群众住下来,富起来,幸福起来,首先要确保搬迁群众户户有人就业、人人有机会就业。正安县积极联系有用工需求的本地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以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此外,还组织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移民在城里的生存能力,为他们拓展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正安县已开展18场2000余人次的就业培训。经开区、黔灵女家政、珠绣厂、服装厂等将为搬迁群众提供2287个就业岗位。在分房仪式现场,有多家公司正在设点招聘员工。

据统计,2014-2016年,正安县已完成24个安置点建设,安置3374户15798人,并已全面搬迁入住;2017-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集中选址在瑞濠村,计划安置3217户14834人,总投资近10亿元。

主 办:中共遵义市委脱贫攻坚办 遵义市扶贫办

编 辑:邹玉婷 周 兴

校 核:许 渊 卢贤隐

审 核:刘 强 王 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县区传真|传奇正安走出“脱贫”新路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