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近157年曆史的新加坡聖安德烈座堂,一向被稱爲好望角以東最美的教堂。然而,最近卻被發現教堂的鐘“敲錯了”整整129年!

鍾怎麼能敲錯呢?簡單說,原本應該被“轉”響的鐘,卻一直被教堂的工作人員“敲”響。

古有唐朝詩人賈島“僧推月下門“和“僧敲月下門“之苦惱,今有聖安德烈教堂“僧敲樓上鍾“及“僧拉樓上鍾“之趣聞。讓我們來推敲推敲,究竟鍾是應該轉響還是敲響呢?

聖安德烈座堂的古鐘是由八口鐘組成的鐘羣,總重達4871公斤,這就需要轉動式操作方法,讓其擺動後依靠機械能動來維持較長時間的擺動,而不是用鐵鈴錘敲擊。

自1889年,一名英國船長將這八口鐘送給教堂後,這些鐘被錯誤地敲了整整一個多世紀!

神奇的是,鍾在靜止下被敲響,和在被轉動時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來圍觀一下:

除了在教堂工作的八口古鐘,新加坡國家博物院還收藏了聖安德烈教堂的這口裏維爾銅鐘:

裏維爾銅鐘出自美國著名的銅鐘工匠保羅裏維爾之手。他的愛女瑪利亞嫁給約瑟·馬裏士他,馬裏士他被外派到新加坡,成爲第一任美國駐新加坡領事。

瑪利亞把這座銅鐘送給了聖安德烈教堂,條件是該教堂必須在每天晚上的8點敲響這座鐘,提醒那些任然在市區逗留的水手們趕緊返回各自的船上。同時也敦促市區的居民提高警惕,嚴防夜間的搶劫和暴力襲擊。

中國也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說法,時至今日,寺廟裏每日都會有和尚用古老的辦法將鐘敲響,而西方國家教堂裏的鐘也是經歷了敲鐘到轉鐘的過程,想必大家還記得,1831年雨果發表的《巴黎聖母院》裏,卡西莫多就是一個敲鐘人,機械式轉鍾法其實是近代西方機械工業發展的體現。

如今教堂裏的鐘只有在特殊的日子裏纔會響,但是在知道古鐘的正確使用方法後,聖安德烈座堂也是有所作爲的。

目前教堂正在募捐,計劃將古鐘送回英國的製造公司進行清洗修復,讓鍾恢復原來的聲響。突然很期待聽到古鐘被被正確得使用後發出的聲音,看來要策劃聖安德烈座堂一日遊了。

關於聖安德烈座堂

它是新加坡最大的主教座堂。它位於新加坡中區的中央商務區內,靠近新加坡政府大廈。它是聖公會新加坡教區的主教座堂,該教區的26個堂區和超過55個堂會的母堂。座堂的標誌是聖安德烈十字。

地址: 11 St Andrew's Rd, Singapore 178959

落成: 1861年10月1日

新加坡眼,帶你看新加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kanxinjiapo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