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一個人走過的路,做過的事,都會在他的人生路程上留下痕跡,看似無足輕重,實則日積月累,便逐漸形成了每個人獨特的生命軌跡。所以一個人能走多遠、成就如何,都與個人的日常所說所做,緊密相連。

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都懂得多做這四件事,後半生越過越順!

一、終日說善言,不如做好一件

每天都在說好話,不如拿出行動實實在在做一件好事。

在社會中,我們應該少說話,多做事。話誰都會說,但事未必誰都會做。有些人,做慣了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承諾太多,沒人再相信,付出太少,越來越懶惰!

人這輩子,說話是一種本能,有話不說是一種本事,少說多做是一種智慧!做好自己的事,幹好手裏的活,朋友有難,就得幫襯,定下目標,就得拼搏!

二、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了一樁

每天都在做好事,但是要注意不要做錯一件,否則前功盡棄。

一個好人,做了99件好事,可是幹一件壞事,人們就會認爲他變壞了。所以,做好事,一定要堅持,避免前功盡棄。

三、塑像棲神,盍歸奉親

與其塑造佛像,供奉神靈,不如回到家裏奉養雙親。

《禮記》說:“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一個人的本分,父母花了心思養育了我們、教育了我們,才把我們安全的撫養長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樣高,如海水一樣深,這一種恩情,我們是永遠也報答不完的。

有的人在家無視父母,在外卻是見義勇爲,尊老愛幼;有些人在生意場上偷工減料,卻喜歡去寺院施捨供奉。這些又是善是惡呢?這真是本末倒置,愚蠢至極。

四、造院居僧,盍往救貧

與其建造寺廟,供養僧人,不如支援災區救濟窮人。

很多人都會去寺院捐贈,覺得是在行善積報。很少人會去幫助真正貧困的無名的窮人。所有福報的積累,都是善心發動的多少,並不是所謂的外在的善行做了多少。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纔是心中有善。如果所做都是爲了名利,爲了給人看,這樣善行便是加重了私心的成分,反而不利福報的積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