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了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總體看,上半年我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效益總體改善。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882.1億元,同比增長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立羣:企業效益、狀態向好,表明整個企業生產經營狀態,包括和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就業、職工收入,包括企業和銀行之間的債務關係等等,都是在向好。

從行業看,前6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行業持平,11個行業減少。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五個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爲67%。

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工業企業成本、槓桿率持續降低,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爲84.42元,同比下降0.37元。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爲56.6%,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爲59.6%,同比降低1.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槓桿成效更爲明顯。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這個成本的下降,由於我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取得成效是有關係的,效益持續穩健的增長,意味着實際上中國經濟的韌性在持續增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