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關於公佈201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的通告》,2018年國家傑青名單正式出爐。

和往年一樣,今年建議資助的國家傑青共有200人,來自112家單位的科學家入選。

經過網絡函評、會議答辯、網上公示和評審委員會評定等環節,共有199名學者入圍2018年國家傑青獲資助名單。

與2018年傑青公示數據相比,1位天津某高校教師未通過。

競爭激烈的國家傑青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

1994年,鑑於當時的人才斷層情況,剛從海外歸國不久的年輕學者陳章良向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建議設立支持科學家自主選題、自由探索的“總理基金”,後正式命名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1994年首批入選49人,每人資助額度爲60萬元。經過23年的發展,一大批國家傑青獲得者當選爲兩院院士,同時國家傑青已經成爲我國風向標式的高端科技人才資助項目,幾乎成爲每一箇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院校所必爭的人才項目。

國家傑青一年的名額不超過200,每年的資助率一般都在10%以內,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據統計,2013-2017年的五年間,共誕生了992位國家傑青,他們大多都發展成爲了推進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攻堅力量,促進了一批高水平原創成果的湧現。

而今年新選出的199位青年學者,將爲我國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庫注入新的活力。

112家單位199人入選

根據2018年國家傑青的入選名單來看,本年度共有來自112家科研單位的199位申請人入選正式資助名單。

中科院系統內共計56人(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5人,中國科學院大學1人),佔比超1/4。

高校單位共有69家高校單位的141人入選,佔據了入選單位數和入選人數61.6%和70.8%,

在高校單位中,清華大學入選人數最多,有18人,比第二名的北京大學多出了2人。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浙江大學入選人數均超過了4人,入選總人數位列高校單位的前10名。

具體名單數據分析

從性別來看,男性獲得者佔絕對優勢,高達177名,而女性則只有22名。

從名單可以發現,199名傑青獲得者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教授112位,研究員81位,副教授和副研究員各有1位(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任醫師4位。

各省份中,北京佔據領先地位,入選國家傑青人數爲72人,佔全國比重達到36.2%,幾乎等於從排名第五的廣東到無人入選的廣西等27省份之和。

上海入選國家傑青也達到24人次,位居全國第二,佔全國比重達到12%。江蘇入選數位列全國第三,達到17人次。

總體來看,相比前幾年,今年的國家傑青獲得者更多地集中在各大名校和中國科學院,不少985、211高校以及大多數地方高校甚至一個也沒有。

此外,今年的傑青在地域上更加向一/二線城市科研單位集中,廣西、雲南等很多中西部省份一個也沒有,這種失衡引人深思。近年來各部委出臺關於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文件中,明確提出禁止東部高校向中西部高校挖人才,希望“孔雀東南飛”的現象能夠得以遏制。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 添加關注!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薦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1. 中國科研投入強度地圖:哪個省最捨得砸錢?

2. 被譽爲中國離科學最近的大學,國科大40歲生日快樂!

3. 華僑大學博士生第一作者在Nature發文:本科出自普通二本,將獲50萬獎勵!

4. 一場會議撤下1258篇論文!撤稿,還有比南大梁瑩更狠的!

5. 1人未通過!2018年國家傑青評審委員會會議召開

6. 最新 | 影響因子5分以上的期刊清單,共計839種,值得收藏

7. 從ESI數據分析一年來內地百強高校排名表現

8. 2018年10大領域100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

9.重磅: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結果出爐!

10.北大、南大、礦大、中國藥科大學、江南大學、華中農大,高校紛紛換帥!

中國科訊App

長按下載手機客戶端

隨時隨地查閱文獻,體驗更多學術功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