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微刊

行業|深度|視角

尊敬的曾憲林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家,各位朋友:

首先祝賀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成立30週年和作出的卓越的貢獻。剛纔張崇和會長、姜風理事長分別做了詳細的介紹,我聽了以後非常受教育,非常感動。我國的家電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正在由大變強,向高質量發展。剛纔主持人說,讓我說說對家電行業的看法,我確實是準備了一下,我寫了一篇稿子,還做了一個PPT。下面我就講3點體會和大家做一個交流。

第一,看看我們家電40年發展的歷程,它的道路很艱辛。

首先說規模,剛纔姜風理事長說了,2017年家電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1.51萬億元,這個數字不小,從產量來說,我也查了一下,主要產量空調佔了全球的70%、冰箱佔了54%、洗衣機佔了52%,如果說到黑色家電,電視機佔了一半,手機佔了七成,這些數據都是驚人的數字。

說到質量和效益,主營業務利潤率,去年是7.7%,前年是8.2%,從2010年以來,主營業務利潤率都是上升的,全國的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利潤率去年比較高,是6.4%,而我們家電行業是7.7%,高出1.3個百分點,很不容易。

從增幅來看,家電行業去年是14.1%,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增速去年是6.6%,高出了全國的兩倍。出口額總量是27%,品種質量總體上達到國際水平。

從出口來看,中國家電出口到北美、歐盟的份額各佔四分之一,一半是到發達國家的,我們的品種質量達到國際水平。可以說,家電產業已經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是我國先進製造業的典範。

總結這些成績和經驗,我覺得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第二個問題就是改革開放,這一點剛纔聽了姜風理事長的演講,我跟她不謀而合。剛纔姜風理事長總結了6條,我總結了4條,我們的認識是一致的。

一是充分的市場競爭,建立了成熟的市場機制,政府較早放開了輕工、家電產業,在工業管理、機構價格方面領先,部長是過來人,親身經歷中國工業管理方面政府機構改革,大家回憶一下,就輕工來說,原來是輕工業部,後來改成輕工總類,又改成輕工局,在實施大部門改制的時候,我們在工信部消費品司設置了輕工業部。市場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政府也要發揮作用,在工業管理上,在輕工業,在家電行業的政府職能上,就是規劃政策標準市場監管,發揮指導作用、協調作用,要把行業發展交給協會,交給企業,不要干預企業的生產,我覺得政府在輕工業在家電行業的改革,做得是很徹底的。輕工業聯合會、家電協會充分發揮了橋樑、紐帶、平臺作用,發揮了行業平臺和行業自律的重要作用,剛纔姜風理事長總結了家電協會作出的成績和貢獻,我完全贊成。家電行業經歷了充分的市場競爭,促成了行業的整合,優勝劣汰,提高了精益度。經歷了潮起潮落,如今,輕工家電行業已成爲內生活力強、市場化程度高的行業,在全國可以說是典範。

第二是打開國門,擴大開放,提升了國際競爭力。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回憶一下,大量進口家電帶來了新意,開闊了眼界。我們回憶起來,原來世界是這麼廣大,人家的家電質量那麼好,那麼耐用,開拓了我們的眼界。雖然爲我們來了衝擊,但是倒逼機制倒逼着我們本土企業轉換機制,引進了技術、資本,激發了內在的活力,促進了行業的發展。我們企業抓住機遇、海外併購,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抓住機遇,像海爾、美的、海信等等,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不僅擴大了產能,贏得了市場,而且獲得了先進技術,促進了我們的自主創新。經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比如說智能技術、控制技術、高效節能壓縮機等黑色家電的液晶顯示、有機發光顯示等等,實現了自主可控。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被併購的那一方並不一定是蕭條、衰敗了,我覺得更多的是對方他們結構的調整,他們謀求更高端、更先進的技術。

三是數字經濟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促進了行業轉型升級。輕工家電行業,大數據細分市、開發品種,創建了品牌,應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今衆包衆創研發設計,個性化的規模定製,平臺化的組織模式,全生命週期的服務,不僅是在輕工家電行業,在我們的行業都已經普遍採用了。企業完善了自銷網絡,形成了倉儲、送裝、維修、回收等一套完整的智能銷售網。同時,與天貓、京東、國美、蘇寧等銷售商聯合銷售,擴大了我們的網點,尤其是普遍採用了電子商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去年,各類家電網上的銷量佔我們全部銷量的27.7%,而全國全部商品在網上的銷量佔15%,家電佔27.7%,全部的商品在網上的銷售量是15%,可見電子商務在我們家電行業取得的巨大的成功。

四是大力發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高質量的企業家隊伍和產業大軍。大會將表彰終身榮譽獎、功勳人物獎,當然我還要提一個建議還可以提前表彰一批優秀的工匠,民營企業家是創建、引領、重塑企業的掌門人,是將國家戰略轉化爲企業經營方針和創新創業的領軍人物。

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他還說,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力量。當然,總結經驗,我們還要看到問題的差距和挑戰。第三,我們怎麼樣面對問題差距、嚴峻挑戰,要科學研判、謀劃應對。我們在覈心技術、關鍵技術上還受制於人,發展還存在着大量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工業總體上走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當前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中美貿易摩擦等經濟下行的壓力,希望輕工家電行業的同仁們和科學研判,謀劃應對和發展戰略。

我想有幾點要更加重視的,一是要推進家電行業的結構調整,如今我國家電行業已經由成長期、增長期過度到成熟期了,據統計,我國百戶居民擁有的主要分品種的大家電量,平均接近100%,農村接近了85%,我們到了成熟期了。新增用戶到了成熟期,更多的是轉向更新換代,全國城鄉居民大約是3.8億戶,如果大家電的速度以十年計的話,不難算出仍然有不少的建立。但是要求產品結構要升級,要邁向中高端,不僅要高質量,還要多品種,還要有品牌。另外產業佈局也要適當地向中西部轉移。

第二,是要積極發展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在智能化方面,家電製造企業要構建企業工業互聯網,打造智能工廠。企業內部保底單元和分佈系統互聯起來,外部與利益相關方互聯互通從實際出發,通過創新改造、分層次打造自動化生產線、數據車間、智能工廠,實現精準製造。進而我們可以發展爲行業的、區域的、跨領域的互聯網,發展理念要落實到我們企業的綠色、低碳轉型上,不僅在產品的設計、製造過程中要節能降耗,要減排治污,要保證我們的產品儲運、使用、維修、回收的全生命週期中低耗、環保、綠色、安全,要延伸我們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三是要創造條件開展跨界融合,廣義地講,家電有白、黑之分,有強電、弱電之別,既有借鑑,但是又要採用先進的電氣、電信、電控等技術和零部件設備。事實上我們不少企業已經跨過了界限,去擴展延伸,還有一些先進企業,比如說海爾、美的、格力等等,他們在涉足工業機器人、芯片研製應用等等,我希望有條件的企業大膽探索實踐,學習借鑑我們國際同行的經驗,創新引領行業的發展和未來。

最後,祝家電協會再出發、更輝煌,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