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庆余年》中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男主。

有一个不太讨喜的名字:范闲(谐音“犯嫌”,他爸的名字更糟糕:范建,谐音“犯贱”)。

虽然具有穿越者与神脉继承者的双重身份,

但是襁褓中丧母,被人追杀、不知父母疼爱为何物的范闲,恐怕可以用身世坎坷、命运多舛来形容了。

就是这样一个留守儿童中的奇葩,长大后不但没有“犯嫌”反而出落得文韬武略,智慧超群。

这与他童年的老师们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童年的范闲是孤独的,寂寞的。

他的奶奶虽然对他关爱有加,但总有淡淡的疏离之感。

穿越者的记忆让他很难和一般孩子做朋友。

私生子的身份让他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也有很大的差距。

太多的秘密与差距让小范闲成为了绝对的另类。

用今天的评价标准来看,就是“早熟与怪癖”。

万幸的是,范闲在“嫌死狗”的年纪遇到了最最优秀的老师:文有“费介”,武有“五竹”。

两位老师简直是摸透了教育规律的大教育家。

他们对范闲的教育过程,完美地回答了社会上“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一话题。

01 好的教育是开放的

费介的课堂是开放的,他打开了范闲的思维之窗。

他的课堂没有标准答案,范闲因此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作为用毒、制毒的高手,费介老师永远可以准确把握用毒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下毒。

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让人中毒,比认识毒药、配置毒药更加实用。

能给别人下毒的高手自然可以识破别人给自己下的毒。

实验课是坟地挖死尸。

因为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

费介带着小范闲解剖死尸,与其说是报复范闲给他的“迎头痛击”,不如说是用最快速的方法告诉范闲: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范闲虽有前世记忆,知道解剖的意义与“细菌”,然而面对还算新鲜的死尸也只能乖乖投降。

求饶的话语也透着“犯嫌”的嫌疑:“我还是个孩子!”

理论课是在用餐、饮茶时下毒,自己找解药。

没有背诵、没有笔记、没有讲授,一切都来得猝不及防。

随时随地的教育,开放性的传授,让小范闲在实践中练得一身“用毒”的好本领。

封闭造就封闭的个性,开放培养开放的人格。

范闲长大后的思维缜密与思路开阔,和费介的培养密不可分。

使用知识才是最好的检验学习成果的方法。

费介老师告诉范闲,能让他自己这样的高手中毒的时候,范闲就可以出师了。

师徒两个在你来我往中切磋着教学内容。

终于有一天,费介老师真的流下了鼻血,实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教育规律。

02 好的教育保存孩子的天性

五竹老师的教育方式很好地保护了小范闲的天性。

五竹老师出场时是个亭亭如竹的少年,他自己就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人。

不同于一般杀手的冷峻,五竹的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高傲。

五竹对范闲的母亲绝对效忠,而且充满敬仰与爱戴。

他把这份真情完全倾注在范闲身上。

在范闲幼年时期,五竹冷冷地、默默的、远远地、静静地看护着小范闲。

只是把范闲母亲留下的修炼真气的秘籍放在范闲的身边。

当范闲可以学武的时候,他对范闲的训练也是一直遵循“低”与“慢”的原则:低管控、慢评价。

五竹的教育是“低管控”模式。

“低管控”就是让孩子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

没有唠唠叨叨,没有苦口婆心,更没有“我是为你好”的魔咒。

五竹的教育就是静静地陪伴,静静地等待,然后做自己能做的事。

他回答范闲的问题常常是“不知道”“忘记了”。

即使范闲自己犯了错,他也会耐心地等范闲自己去解决,不到生死攸关,绝不轻易出手。

不怕孩子出错,让孩子自己去摸索是绝大多数成年人难以做到的事情。

五竹的教育是“慢评价”模式。

“慢评价”就是延时评价,五竹没有练过所谓的专业功夫,却有着独步天下的非凡身手。

他训练范闲的方式就是让范闲“挨打”。

在未来的生活里,“能打倒别人”远远没有比“不会被别人打倒”更重要。

空旷无人的荒野中,枝叶茂密的竹林里,陡峭嶙峋的山崖边。

五竹用一根木棒让范闲在躲避与逃跑中慢慢地感受到武功的诀窍。

那是速度与绝对的用心。

五竹让范闲切萝卜,双目失明的“盲人”可以把萝卜切得纤细、均匀、美观。

这绝不只是熟能生巧,更是绝对的聚精会神。

在以后的生活中,五竹指点范闲最常用的语言仍然是:你的心乱了。

当他发现范闲不能聚精会神地去做事时,就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

03 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想成为一个好人

费介老师把范闲培养成为制毒、用毒的高手。

他问范闲今后的理想是什么,范闲调侃说可以做一个医生。

虽然费介老师知道,这个理想只能是个美好的奢望,但他仍然鼓励范闲去做。

费介老师外表猥琐,内心却对范闲无比同情和爱护。

电视剧《庆余年》比原著小说多出了一个情节:费介老师离开时,范闲送给老师一副羊肠子做的解剖手套。

这个情节不只展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教育成果,更是展现父子般真切的师徒情深。

老师对学生的悉心培养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真心关怀……

五竹老师对自己也是“慢评价”的,他在陪伴范闲长大的过程中自己也像一个不知道路在何方的孩子。

但是他愿意相信叶轻眉的话,努力去做一个有爱好的人。

在和范闲的交往中,五竹愿意帮助范闲去实现做一个好人的理想。

也许范闲的好人概念是五竹无法理解的,但他希望范闲的理想可以实现。

范闲终将成为他的母亲叶轻眉在监察院门前石碑上所描述的样子:

“我希望庆国的人民都能成为不羁之民。受到他人虐待时有不屈服之心,受到灾恶侵袭时有不受挫折之心,若有不正之事时,不恐惧修正之心……”

费介和五竹两位优秀的老师,给了小范闲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们的开放式教学、他们的低管控、慢评价,他们对范闲的人格塑造都是很好的教育典范。

当然,严师出高徒,费介和五竹的教育强度绝对也是一流的。

正是这种符合教育规律的高强度训练,让小范闲学习到如何把不可能成为可能。

让成年后的范闲能够拥有自信人生。

两位老师功不可没!

你有什么教育感悟?留言区等你!

本文由“一起考教师”、“教师枕边书”特约作者不过如此所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