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必須毫不妥協R君說

“當你拼命想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

你就不再是別人的對手,

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

別人就不再是你的對手了。

不管是誰,只要下了這個決心,

他就會立刻覺得增添了無窮的力量,

而他的視野也隨之開闊了。”

(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

最近院線中,《誤殺》這部電影還是獲得了相當的好評,乃至這部電影在豆瓣中的評分也達到了7.7分的高分。

其實大多數觀衆並不知道,這部作品最精彩的部分 - 劇本本身,完完全全來自一部寶萊塢電影的翻拍。但是,即便是一些觀影經驗比較多的影迷,也未必知道,大家所更爲熟知的2015年版本的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本身也是翻拍自2013年另外一部名爲《較量》的印度瑪拉雅拉姆語(一個印度西南柯拉拉邦的地方語言)的電影。而且這部作品是連續三年被印度自己翻拍了2遍(其中2014年又被翻拍成了另外一種印度當地語言泰盧古語版本)。

由於前2次的作品都是印度當地邦的地方語言,所以影響力非常有限,直到2015年,印度再次啓用了幾位大牌印度明星,又投入了900多萬美金的製作費用,並且真正使用了印度官方印地語,才讓這部《誤殺瞞天記》的作品在全球大放異彩(豆瓣8.5分,IMDB 8.9分),並且成爲大多數影迷心中真正的原版作品。

所以,算上這次中國版本的翻拍,這已經是6年內第3次被翻拍的作品。

因此,這本身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次翻拍,尤其是基於如此精彩的劇本和題材,才讓這部作品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票房.....

但是,不得不說,無論從演員表演,還是改編劇情中的邏輯和細節,到電影中的藝術表現方式,這一次中國版的《誤殺》都比2015年的原版要顯得刻意太多,過於追求外在,而且故事的細節編排中漏洞百出而遜色不少。而唯一在電影中尚能打動觀衆的扮演女警察局長的陳沖,在表演裏明顯用力過猛,對比印度原版中的角色也顯得太過膚淺;至於用來徹底作爲反面角色的壞警察桑坤,則更爲明顯的太過喧賓奪主,不如原版中的同樣角色來的更加自然、現實和隱忍......

實際上,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自我合理的生長和發展的背景和土壤。在《誤殺瞞天記》中,故事帶有明顯的印度社會的特色和背景,尤其是維傑利用聽大師講經的場合和時間來作爲掩飾,不但在虔誠信徒中更容易獲得共鳴和同情,而且也因爲講經的內容相對簡單和重複,不容易被發現破綻;對比新版中使用場次差異巨大的泰拳比賽作爲不在場證明,甚至還刻意製造現場衝突來獲得賣爆米花的小哥印象,明顯的風險巨大且難以信服。 至於最終用引發的社會暴亂來作爲整個事件的終結,也顯得處理太過而缺乏邏輯。

最糟糕的,其實是原作中那種不畏強權,勇於抗爭的精神,在新版中卻徹底變成了一種“貓鼠遊戲”般的僥倖,真正喪失了需要的人文精神。

套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當你真的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你還真的對一部電影的真實品質會有着“火眼金睛”般的分辨能力。

有時候,世上的事情就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喜歡《誤殺》這個故事,還是建議去看看原版吧。雖然原版的2小時40分鐘的確有些冗餘,但是整體的精彩程度和故事嚴密性要遠遠大於這次國內的翻拍,能真正讓你沉浸和享受到一場“視覺”產生的完美騙局中.......

什麼纔是應該被頌揚的精神

因爲整個故事在新版中被做了縮減和改編,尤其是改動了故事的結局,失去了整個電影應有的主題和精神,所以也許我們應該聊的最多的是原汁原味的原版故事.......

原版《誤殺瞞天記》的英文名字是“Visual”, 也就是說合理利用人視覺上殘留印象,能創造出很多其實並不存在的想象和推理邏輯。

但是其實故事的本質,並不僅僅是視覺事件創造和邏輯推理,更多的是利用了對人性和對世界感知的一些特性。(新版的英文名字實際上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如果直譯過來是“失去牧羊者的迷途羔羊”,似乎更強調的是“爲了保護自我,混淆了善惡”的感覺,不得不說這樣的主題改變,就像把《王子復仇記》直接改成了一部“弒父奪母復仇”的武俠動作片一樣令人失望。)

《誤殺》的本質是講述小人物在發生意外以及得罪強權時,如何設法完美的自保。這也是爲什麼整個電影會受到那麼多的影迷喜愛,因爲你在看整個故事的同時,一定會不自覺的隨着主角維傑一家的命運產生“同呼吸共患難”的感覺,甚至在很多時候,你一邊會爲這個“小學四年級學歷”的男人不斷叫好,一邊還會爲他們的命運感到心酸.......

有時候,小人物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是卻不得不面對從天而降的厄運。自保本來就是人作爲一種生物的本能,難道你還要剝奪他們這點殘存的能力嗎?

沒有人希望去面對一些不好的事情,更沒有人希望去犯下更大的錯誤。但是有時候如果你碰上了威脅自我甚至全家利益和未來的時候,你又有什麼選擇呢?

維傑是個普通人,他的家庭也不過是個普通家庭,他們所想要的,不過是一個平淡快樂的普通人生。 他最後面對梅拉一家時的那段話其實是非常真摯的:

“我們也很抱歉,我希望我像你們一樣仁慈。但是我只是一個四年級的輟學學歷。我的妻子和2個女兒,是我的全部世界。我從來也沒有要求過其他什麼。

有一天我的世界,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想破壞我的世界。我們試圖阻止他,祈求他,他都不聽。結果意外的悲劇發生了,我們送走了不速之客去了另外一個不能回來的地方。

我們帶給了你們痛苦,我想說無數次對不起。我只能在我的內心裏那樣做,卻不能做其他事情。因爲我的家庭對我太重要,我可以爲她們做任何事情。我可以不惜代價。那一刻,我分不清對錯,我很抱歉。”

有人說,薩姆的行爲罪不致死(在新版中素察的行爲更加過分一些)。但是,這些行爲到底會對受害者帶來多大的長久傷害,最後又能否讓他付出適當的代價,全部都是未知數。 有時候,規則一定會真的保護弱者的權益嗎?

畢竟這是個殘酷的世界,規則是由人來制定的,並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和正義。我們能碰上狡詐的高智商罪犯,利用法律的漏洞,來逃避制裁;但是我們也見到很多不幸,甚至無辜的人,只能被規則所裁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見到許多處於規則頂層的人,利用自己的各種資源,跳脫在規則之外。很多時候,你自以爲的超然正義,只是因爲事情並沒有發生在你自己的身上而已。

比如在另外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官方機密》(official secrets),同樣描繪了一位充滿正義和勇氣的女性,面對政治醜行,實際上觸犯了“泄露國家機密罪”而被送上了法庭,最終在自己的堅持和正義的律師幫助下,讓檢察當局最終被迫放棄起訴。誰說,只要有規則,就代表規則就是一定正確,不可以被挑戰的?

事實上,無論是《官方機密》中揭露的美英2國對伊拉克發起戰爭的合法性,還是《誤殺瞞天記》中局長對於維傑一家的私刑逼供,都纔是真正違反和破壞規則的做法,但是,卻沒有多少人能夠有勇氣去挑戰這樣的情況。這又何嘗不是我們常見的社會常態?

所以,至少R君不會認爲維傑導演的這場視覺逃脫是值得譴責的行爲。而正相反,這個小學四年級都沒有畢業的人,能對人性有那麼清晰的洞察,利用每個人的特性佈下那麼一個精彩而複雜的迷局(甚至他都預見到自己的小女兒終究無法扛住警察的各種手段,一定最後還是會成爲整個故事裏最弱的一環,而提前做好了安排),最後能夠艱難的脫身這場困局,纔是真正值得鼓掌慶賀的安排。

所以,《誤殺瞞天記》最初的官方海報中的信息才更加精彩和耐人尋味:“Wrong or Wronged?”

實際上,這個男人不但充滿了智慧,也充滿了勇氣。他深知有些最大的祕密(比如埋藏屍體),永遠只能由自己這一輩子來扛。這本身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和犧牲。

在新版中,維傑面對妻子說的那句話:“我是一個沒有什麼用的男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面前。” 這句臺詞很多人都會叫好,但是實際上卻是最削弱角色力量的臺詞。讓一個充滿勇氣,敢於直面強權威脅,保護自我權益的強者,變成了一個懦弱、無助而無可奈何的弱者。

我們都是理性和感性並存的生物。但是最終讓我們能夠分出高下的,從來不是我們的智商、學歷、財富、地位,而是我們骨子裏的那種善良、責任、勇氣和意志。我們可以溫和而善良,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強大的自衛能力。

也許,我們的社會里需要更多一些維傑這樣的人,纔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誤殺瞞天記》:永遠帶着責任和勇氣,毫不退縮。

R君,2019年12月22日,於加拿大多倫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