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stamp報價顯示,比特幣價格跌破4300美元關口,日內跌逾9%。

週二比特幣再創創新一年多的低位,Bitstamp報價顯示,比特幣價格跌破4300美元關口,日內跌逾9%。

本週一,數字貨幣集體走低。比特幣24小時內急挫800美元,暴跌15%。

比特幣今年以來累跌超65%。由於比特幣跨過1萬美元關口發生在2017年感恩節之後,目前與去年同期相比,比特幣跌超30%。據CNBC觀察,CME和CBOE比特幣期貨也創下去年12月推出後最低。

據CoinMarketCap.com統計,從上週起,伴隨着比特幣打破相對平靜開始下跌,其他主流數字貨幣普跌。過去24小時,瑞波幣跌5%,以太幣最深跌15%,前十大數字貨幣大多呈雙位數跌幅。整體數字貨幣市值在過去一週抹去至少400億美元,週一不足1680億美元。從今年1月高位以來,數字貨幣整體市值抹去至少6600億美元。

彭博社援引eToro分析師Mati Greenspan稱,數字貨幣市值最大的比特幣下一個支撐位是5000美元,如果失守,下一個支撐位或爲3500美元。甚至有分析師預測,比特幣可能跌至1500美元,比當前水平再下跌超過70%。而比特幣目前已經從去年12月接近2萬美元的高位跌超了70%。這加劇了投資者對比特幣的負面情緒。

從基本面上看,加密數字貨幣集體大跌,與BCH(比特幣現金)於11月15日進行第二次硬分叉有關,因爲增加了不確定性:

按照設計路線圖,每隔六個月就會對BCH進行一次硬分叉。BCH在2018年5月完成了第一次硬分叉,各開發團隊在分叉時達成了共識,沒有產生新的分叉幣,將區塊的大小從8M提升到了32M。

本質上,比特幣之於其他數字加密貨幣的偉大之處在於通過哈希碰撞,憑空創造出了供應的稀缺性。但其他數字加密貨幣每分叉一次,擴容幾倍,就會導致稀缺性越來越差。

而這一次BCH面臨硬分叉,本質是受到澳大利亞人Craig Steven Wright(人稱“澳本聰”)的攪局,令BCH社區面臨分裂的局面。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Jemima Kelly一直以來都不看好加密貨幣:“可以無限複製的東西必然缺乏長期價值,無論加入多少花裏胡哨的東西,都是徒勞。”

10月下旬以來英偉達與AMD的數字貨幣“挖礦”業務不佳,本身預示着數字貨幣需求的疲軟。自上週公佈不佳財報後,英偉達週一再跌約10%,市值再縮水100億至900億美元。Creative Planning的聯席首席投資官Peter Mallouk對彭博社表示,英偉達股價下跌象徵着數字貨幣助漲的需求在消退,“芯片巨頭股價不佳,是比特幣等其他數字貨幣煤礦裏的金絲雀”。

(責任編輯:嶽權利 HN152)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