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冷知識:人的一生

  約有3年的時間是在廁所裏度過的

  廁所的環境很影響心情

  可是外出的時候怎麼辦?

  說到底

  公廁,真是很重要的“小房子”!

  昨天(11月19日),江蘇廣電大廈舉辦了尋找江蘇旅遊廁所之“最”新聞發佈會。

  相城區有2家廁所獲得了最佳景觀特色獎。

  廁所也能“選美”?

  相城這兩個廁所爲什麼能獲獎?

  特色在哪?滿屏好奇臉

  今天小編就帶你來次與衆不同的“揭祕”

  ↓

  太平老街荻溪廁所

  儂,這是太平街道的“最美廁所

  模仿儲糧屯而建成的

  背景資料

  民國二十七年,裕元米廠賣給朱菊祥,改名協盛米廠。解放後成爲太平糧管所的太平米廠,上世紀60年代末米廠停辦後,建成今太平糧管所北庫。

  七十年代在北庫內建成似蒙古包式的磚園糧倉六隻,歲月流逝中,六個圓頂儲糧大倉至今遺存完好,仍矗立於河岸,別具一格的外觀風貌成爲江南建築一絕。

  △儲糧屯

  這間廁所採用3A+的標準進行打造,考慮到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同時又能凸顯地方獨特的氛圍,所以採用了磚圓形狀的儲糧屯的造型。

  就這麼遠觀一下

  的確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真正的糧囤

  讓現代衛生設施融入周邊環境中

  不破壞本來整體的佈局

  這麼做是一大創舉

  其實不止外觀上最大程度的貼近了當地特色,廁所內部的陳列品也展示了相城區的非遺文化特色,譬如磚雕、泥塑、緙絲等特色手工藝品展示都有展現。

  除了展現當地文化特色

  廁所還是要回歸最本質的特點

  就是功能性和服務性

  而最美廁所對需求的把握可以說相當體貼

  

  

  女性使用洗手間的時間多於男性,所以在設計上還是更多的考慮到了女性的廣泛需求,譬如針對女性需要補妝的需求設立了化妝間,寶媽需要爲寶寶更換尿不溼所以設計了一間母嬰室,而針對哺乳的媽媽則開闢了一個私密的空間。這一系列的舉措可以說是相當貼心的。

  最貼心的是什麼呢?家庭廁所

  一家人都可以上的衛生間

  考慮到偶爾會有寶媽帶着男童外出旅遊

  或者有殘疾人、年邁的老人一同出遊

  爲方便家人對他們的照顧便開設了家庭廁所

  關上門,就不怕打擾到其他人

  在使用的時間和空間上都會更自由

  旅遊集散中心東一樓廁所

  該集散中心由國際知名設計師隈研吾設計。這個建築的最大特點是大型的三角形屋面,落落大方互相重疊着,就如同沿着湖畔的連亙的山脈,與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讓建築物消失”就是隈研吾的設計理念。

  其中包含旅遊集散中心和創客空間兩大功能區,除實現售票、集散、諮詢、醫療服務等多種綜合性功能外,還將打造成爲一個屬於陽澄湖的全新文化窗口和創新創業基地。

  - 集散中心一樓東側 -

  

  - 集散中心一樓西側 -

  獲獎的廁所只是一個縮影

  “小廁所,大民生”

  對於“廁所革命”這件事

  相城一直很“較勁”!

  資料:相城區旅遊局

  編輯:今日相城工作室 張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