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迪士尼可謂全面“大豐收”,憑藉《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獅子王》《驚奇隊長》《玩具總動員4》《阿拉丁》《冰雪奇緣2》等影片的優異表現,迪士尼2019年全球累計票房在上週已突破100億美元,是史上首家達成此成績的電影公司。

這個記錄仍不是終點,因爲還有最後一部迪士尼大片將要發力——《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在此之前,被迪士尼收購的盧卡斯影業已先後推出了兩部正傳電影和兩部外傳電影,無奈質量和口碑參差不齊(上個月Disney+推出的星戰劇集《曼達洛人》倒是收穫了全網好評),讓觀衆們一言難盡,去年初我也埋汰過“星戰8”,可真當“星戰9”來了,我還是忍不住“真香”了……

目前圍繞《天行者崛起》的爭論此起彼伏,非常熱鬧——對於這部電影,我個人很喜歡,但也不得不承認其存在的問題,且靜下心來,咱們慢慢說。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情懷”就是香!

《天行者崛起》的導演換回了J·J·艾布拉姆斯,無論他的執導水平如何,至少有一點毋庸置疑:他是一個星戰迷,他熟悉過去的作品,他懂得粉絲們的心理。

我看的首映禮現場粉絲衆多,不時會有歡呼和掌聲傳出……沒辦法,J·J太能“操弄”情懷太寵粉了。

下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影片中的情懷梗,許多都很知名,比如開場後不久,波和芬恩爲了逃離追捕,又讓千年隼玩了一把極限五連跳。

作爲“星球大戰”系列裏最知名的飛船,千年隼曾用12秒跑完科塞爾航線(漢·索羅首次出場就用這一戰績向歐比旺自薦),它那不斷縫縫補補的超光速推進器經常出故障,《天行者崛起》同樣沒放過這個梗。

蘭多·卡瑞辛出場救下蕾伊等人時,再次說出了那句經典的“我有種不祥的預感。”

關於“bad feeling”這句名臺詞,不用再贅述了吧?

此外,蕾伊等人登上戰艦遇到暴風兵時,用原力篡改了對方的認知,讓他們順利放行……

這一幕看着也很眼熟。

唔,完全就是《新希望》中,歐比旺帶着盧克遭遇衝鋒隊盤問時一幕的翻版嘛。

不同的是,當時老實巴交的盧克看得一臉懵,而明顯更滑頭的波忍不住對芬恩吐了個槽:咱們沒中過招吧?

還有蕾伊在遭受原力黑暗面侵襲時出現的幻象,在“另一面”裏,她是手持摺疊鏈接光劍的西斯武士,和帕爾帕廷皇帝的弟子達斯·摩爾一模一樣。

話說蕾伊這身裝束還挺帶感的,扮相不比師兄差啊……

值得一提的是,“絕地武士”蕾伊和“西斯武士”蕾伊對決的那場戲,同時也致敬了《帝國反擊戰》中盧克和“夢魘黑武士”的名場景。

本質上,此時的蕾伊和當時的盧克都受到了黑暗面的侵擾,也都在苦苦與自己的心魔做鬥爭,盧克砍下了黑武士的頭,看到面具下是自己的臉,而驚慌失措的蕾伊甚至還落了下風。

英靈盧克爲蕾伊抬起X翼戰機的一幕,也是把人虐得不要不要的——

當年尤達大師幫他把戰機從沼澤裏抬了出來,現在盧克也以這樣的形式把某種精神傳承給了蕾伊,你也別管爲啥Red-5(紅色五號)泡水泡了那麼久照樣能開,盧克連專屬座駕都拿出來傳弟子了,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天行者崛起》的高潮戲中,有蘭多和喬巴卡帶領無數大軍前來助陣的畫面,此情此景,也不禁令人聯想到《帝國反擊戰》中他們的同框。

要知道在漢·索羅被碳凝後失蹤的一段時間裏,千年隼一直都是由老船長蘭多和大副喬巴卡駕駛的,此幕算是另一份回憶吧。

還有在影片中幾經轉手的雅文勳章,不知是否是《新希望》結尾萊婭公主親手授予給盧克和漢·索羅中的一枚?

這枚勳章象徵着戰勝銀河帝國的“希望曙光”,無奈物是人非,漢·索羅、盧克和萊婭三人先後離去,最後把勳章交到了喬巴卡手上,更令這份情感多了些許傷懷和哀思。

更別說影片最後,蕾伊再次回到塔圖因,埋了盧克和萊婭的光劍,自稱爲天行者,看着雙日落幕……

這一幕很像是《西斯的復仇》的結尾,塔圖因的雙日是那麼迷人,而且這一幕總意味着會有新的故事發生。

我只是提了一些最明顯的情懷梗,其他諸如漢·索羅的迴歸、年輕盧克和萊婭的訓練、全體絕地英靈的聲音等等都沒來得及說……我不否認《天行者崛起》大肆刷情懷是炒冷飯,就說香不香吧?如果說對上述那些東西無動於衷,那說明你對星戰系列是真莫得感情。

影片在視聽方面的升級也沒啥可挑剔的,尤其是最終高潮戲的大決戰,規模已經超越了我心目中的“星戰之最”科洛桑空戰,看着全銀河系的飛船折越過來救場,那叫一個震撼。

還有在冰原沙漠裏的奪命追逃,驚濤怒海中的光劍對決,殲星鉅艦上的無畏衝鋒,都是在星戰基礎上做出的二次創新。

總之,《天行者崛起》在硬件上該有的都有,絕對值回票價——問題在於,許多觀衆看重的不是這個。

槽點or亮點?

接下去談談問題。

坦白講,《天行者崛起》的確有不對勁的地方,觀影時並不覺得有多糟糕,可事後才意識到這對很多人,尤其是普通觀衆的負面影響有多大。

最明顯的一點是,許多劇情和關鍵節點,“邏輯”已經帶不動了……

讓帕爾帕廷皇帝再次“復活”這個點子是好是壞暫且不論,他是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在一顆完全不知名的星球上,建立起“最終軍團”這樣一支足以威脅整個銀河系所有星球的超級軍隊的?這可不是搞魔法更不是玩遊戲,還一水兒裝備死星級毀滅炮的殲星艦,無腦暴兵也要講道理啊。

其他還有很多類似的點,人物關係的,基本設定的(我就不細說了,反正現在花式吐槽的人比比皆是),有些確實錯了,有些只是有爭議,我個人不是太在意,但對部分不滿情緒表示理解。

另一個難以界定的“看點”是蕾伊和凱洛·倫(本·索羅)之間的感情。

作爲接近於“宿命”的對手,他們追逐相殺可以理解,可男女之間的情愛我覺得真沒有啊……看最終他們互救那場戲時,我不斷祈禱兩人別親上去,結果失敗了……就算你們意味着原力的二元平衡,也沒有陰陽調和的說法吧,還是說彼此剛剛經歷生死,太過激動了一時沒把持住……

當然,關於蕾伊和凱洛·倫的CP到底成不成沒啥定數,《天行者崛起》大概是觀衆粉絲們撕裂最嚴重的一回,我還看到不少人就因爲這兩人發糖纔給了影片好評的。

其實,只要鋪墊得好,蕾伊和凱洛·倫當然也能組CP,問題是沒有,而這牽扯到了影片最大的問題:塞得太多太滿,卻依然不夠。

爲什麼蕾伊、芬恩、波這組“新三角”的角色魅力不及前作?爲什麼J·J揚棄了那麼多“星戰8”的東西,把“星戰9”當成了一部半獨立電影重新拍攝?爲什麼影片的故事沒有太多波折一平到底?等等等等。

說到底,這是一種求穩的保守策略,在《最後的絕地武士》太過“革新”的前提下,J·J求的是新三部曲能夠安全結束,而不是在不明朗的探索中陷入未知的旋渦,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這也是我不願苛責《天行者崛起》的原因之一,具體的想法就留到最後說吧。

“星戰”的魂沒丟

情懷也好,缺憾也罷,上述那些都不是我評判《天行者崛起》的關鍵。我最中意星戰系列的核心精神,是人性在正邪、善惡、是非、黑白之間的搖擺和掙扎。

“恐懼導致憤怒,憤怒導致仇恨,仇恨導致痛苦。”尤達大師在《魅影危機》裏對阿納金說的這句話,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

在我看來,這句話完全可以作爲整個星戰系列電影的總綱(至少是一個核心主題),以及原力光明面和黑暗面不斷鬥爭的題眼。

前傳三部曲講述的正是阿納金·天行者的揚名、崛起和沉淪,他本是萬里無一的天選之子,絕地武士的光明未來,卻因爲始終無法擺脫對失去母親、失去帕德梅的恐懼,而一步步落入了帕爾帕廷的彀中。

那些憤怒、仇恨、痛苦、貪婪,以及千奇百怪無休無止的慾望,都源於一份不可名狀的恐懼,而這份恐懼,你我皆有。

至善的善人和至惡的惡人很極少,絕大多數人都處於善惡混雜的中間地帶,如何“定性”,只看人在關鍵時刻倒向何方……從這一層面來說,絕地和西斯都不過是一個象徵符號,真正能成爲主角的,只有出現過恐懼掙扎的阿納金,盧克,蕾伊和本·索羅。

“原力”是個很玄乎的東西,如今的設定也越來越豐富了,但能夠引導原力的關鍵要素一直都沒有變過,那就是真實存在、鮮活跳動的人心。

在許多觀衆眼中,把蕾伊設定成帕爾帕廷的孫女本身也是《天行者崛起》的一大槽點,畢竟大家已經要開始接受她“無名之輩”的身份了(而且國人也更認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革命情操,從許多人喜歡《俠盜一號》便可知一二),結果她一姓帕爾帕廷,星戰9立刻又回到了“血統論”和“宿命論”的傳統腔調裏,復古不說,還有點狗血……

可看完影片再細細一品,我覺得這番設計以及故事,算是在一片“無序”中找到了“有序”:倘若完全遵照血統,蕾伊就應該在驚恐糾結中臣服於爺爺,成爲西斯女皇,而本·索羅的外公做過西斯,媽媽和舅舅都是絕地,這怎麼算?所以這一套路設計本身就帶着反套路的意味。

最重要的是,我時刻都能夠感受到蕾伊的迷惘、害怕、糾結、痛楚和掙扎,無論得知怎樣的真相,得到怎樣的鼓舞,她都無法徹底掙脫那些情緒——直到最後堅定意志,和有着同樣心路的本·索羅以絕地武士的身份與帕爾帕廷展開決戰。

正因爲《天行者崛起》讓我看到了這縷最寶貴的靈魂,所以不管它有什麼不足,都值得我給出一個好評。

最終蕾伊改姓天行者看似是女生外嚮的無解宿命,實則是徹底打破了血統論,將“天行者”名號的傳承由血緣的延續改爲意志的繼承發揚。

想通了這點,也算收穫了一份欣慰——“天行者”的傳說,將以新的方式繼續。

遺憾與希望

說一千道一萬,《天行者崛起》遭遇現在如此兩極分化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新三部曲並非一個整體,這部電影不僅無法得到多少前兩部的加成,相反還受到了一定的拖累。

我打個比方:“星球大戰”原本是一塊純白的畫布,《新希望》在上面畫下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既拉開了星戰序幕,也改寫了影史,到《絕地歸來》爲止,正傳三部曲已經把這幅傳奇畫作畫完了;

前傳三部曲是在其上面又展開了一片空白,依據原畫中某個重要主題重新畫了第二階段,儘管同樣收穫了無數擁躉,但也有許多人批評“毀經典”了;

而後傳三部曲相當於在下方展開了另一片空白,該怎麼畫卻讓人犯了難,《原力覺醒》按着前面拍吧,有人說“只會簡單臨摹,沒勁”,《最後的絕地武士》進行全面革新了,又有人說“破壞了畫作原有的風格主旨,該死”,到了《天行者崛起》,實際上不管怎麼拍都會錯,於是J·J乾脆快刀斬亂麻,筆走遊蛇,借用前兩部的基本設定與走向,用初始畫作的調調畫完了最後一筆,這當然得不到所有人的喜歡,但勝在足夠穩健、安全、飽滿,作爲後傳三部曲乃至是星戰九部曲的終章,它都是夠資格的。

平心而論,新三部曲想要真正出彩,必須在前六部星戰電影的基礎框架上拍得比它們更好,對後來的創作者而言,這一苛刻要求並不公平……

其實,迪士尼已經找到了延續“星球大戰”系列光芒的方法。

星戰身爲“影史第一IP“已經面世42年,到如今已分化出了許多粉絲羣體,除了濃濃的愛外,大家對於星戰作品的訴求可能都不一樣,後傳三部曲更進一步暴露了這個事實,尤其是針對《天行者崛起》的各方評論,除了部分確實沒入坑的路人觀衆外,幾乎個個都認爲自己是星戰粉絲……可續作究竟該是什麼樣子,多數人自己也不知道。

因此,相較於發揮空間越來越小的正史電影,像《俠盜一號》和《曼達洛人》這樣的外傳電影和衍生劇集(動漫遊戲)纔是真正廣闊無限的星辰大海,在同一星戰基本框架下,它們像是一塊塊全新的畫布,任由創作者和觀衆們在沒有過多歷史思想包袱的情況下盡興其中,少了那些無謂掣肘的干擾,才更容易出好作品。

話說,昨天在看了《曼達洛人》S1E7之後,我算明白Disney+爲什麼特意要在12月18日更新這集了,分明有意與《天行者崛起》搞設定聯動啊…………

如果同時看了兩部作品的人肯定能懂,具體內容就不劇透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發現。

正因如此,我對於迪士尼的未來仍然抱有足夠的期待,他們有野心也有能力做出更多星戰作品:天行者家族的故事或許告一段落了,但遙遠銀河系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 願原力與你同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