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的冬至一般都會在12月的21號或22號這一天,而2019年冬至則是在22號。

因爲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所以對於北半球的居民來說,這一天的白天最晚,夜晚最長。而過了冬至這一天,白晝就會一點一點的迴歸,就會一天比一天長。

在我們老家山東臨沂,冬至這一天是必須要喫水餃的。因爲有諺語說道:“冬至到,家家戶戶喫水餃”,寒冷的冬天,喫水餃不但可以去除寒冷,而且最重要的寓意是家人團圓。

說到團圓,就不得不說,對於一個出嫁的女人,如果她想在冬至的這天回孃家陪陪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可以嗎?

在山東臨沂的傳統習俗裏,這是不可以的。一個出嫁的女人在冬至這天是不能回孃家的。

所以說,如果一個出嫁的女人想在冬至這天跟家人團聚,那麼是隻能跟婆家人團聚的。孃家的父母哪怕再想你,再盼着能讓你回去喫頓水餃,也只能是在電話裏解決。所以很多出嫁的女人就不滿意了,說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

其實在胖二看來,這樣的習俗的確不太好。

因爲它限制了一個人的自由,尤其是讓女人顯得很被動。說實話,現在都是二十一世紀了,這樣的習俗早就該破除了。倘若這天孃家真的有事需要你回去,難道你還真的就要固守規矩不回了嗎?

所以說,我們在繼承傳統民俗的時候,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能無目的的延續,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看是什麼的習俗,該不該繼續傳承。

當然會有很多人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呢?

胖二通過了解資料,查閱史書得知。原來在以前舊社會的時候,出了嫁的女人在秋收忙完了之後,是要回孃家住上一個冬天的。因爲只有你冬天回來住了,才能讓外人知道,原來這個嫁出去的閨女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娘,還能記得常回家看看。

但是到了冬至這一天呢,不管是窮人家還是富人家裏,都會包頓餃子來改善一下生活。在古代,一個冬天能喫上頓餃子就是很不錯的伙食了。所以喫餃子就必須得請兒媳婦回家。

所以在冬至之前呢,婆家就會派人以“冬至回家團聚喫餃子”爲理由將兒媳婦接回婆家,而這時明事理的父母就會說:“閨女,你看你婆婆都派人來接你了,你趕快收拾收拾行李回婆家吧”

於是,作爲女人,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都會在冬至之前被接回孃家過冬至,於是漸漸的演變演變,到了現在,就演變成了冬至女人不能回孃家這一習俗。

其實呢,在胖二看來,以前的人設立這些節日不讓兒媳婦回孃家是有原因的。除了冬至這一天,比方比如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三月三、清明節、中秋節等等這些節日,其實都不允許出嫁的女人回孃家。

爲什麼呢?

就是因爲以前的女人,在婆婆家一旦受了欺負,就會往孃家跑,而婆家人礙於面子,又不能總是每次婆媳之間鬧了矛盾,就去請兒媳婦。所以就想出這些辦法來,讓兒媳在以上的這些節日裏,必須回婆家過,所以這樣的習俗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了婆媳關係和家庭矛盾。

否則,假設沒有這些習俗的話,那麼一個出嫁的女人跟婆婆鬧了矛盾,就跑回孃家一直不回去了,那麼對於婆婆來說,是很難下臺階的,並且這個家也終究是無法團聚了。

所以說,凡事有利也有弊,我們在新時代,也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時代變了,在做事上也要學着去變通。如果婆家人真的很在乎這一點,那麼作爲女人就忍一忍,等過去冬至再回孃家走親;但若你的父母真的很期待你能帶着孩子回團聚團聚,那麼你就可以拋棄外人的眼光,帶着老公孩子回去陪陪你孃家的爸爸媽媽。

因爲你一定要記住:“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