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覈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爲其職責(其此之謂乎)。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唐朝時已有相近的權變做法,宋朝時正式設立州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明朝時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爲名的地方官職,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爲太守。

監察機構

御史-海瑞

中國古代官職你知道是什麼含義嗎——監察、地方、武官

本爲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爲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

校尉-魯肅

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司隸校尉來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爲。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爲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後地位漸低。

刺史-劉長卿

刺史,職官,漢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爲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着積極的作用。王莽稱帝時期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爲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秦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察院御史(監察御史)。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中國爲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其此之謂乎)

地方官職

節度使-梁懂

節度使,中國古代軍事將領,後來成爲地方官。唐代駐守於各道的武將稱爲都督,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爲節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爲節度使。(其此之謂乎)

經略使-范仲淹

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爲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紮江寧。

太守-范曄

中國古代官職你知道是什麼含義嗎——監察、地方、武官

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孔雀東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都督-周瑜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爲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語與蒙古語中的脫脫一名來自都督。(其此之謂乎)

巡撫-順天巡撫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爲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爲魏之私人。”撫吳,即擔任吳地的巡撫。

從事

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知府-陳鵬年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是中國古代的地方職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據古代正史職官志(百官志)記載,唐朝時已有相近的權變做法,宋朝時正式設立州府級地方長官"知府事",明朝時才最後有了以"知府"爲名的地方官職,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爲太守。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佈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稽察奸宄,考覈屬吏,徵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爲其職責(其此之謂乎)。

《登泰山記》:“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通判-蘇軾

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縣令-狄仁傑
中國古代官職你知道是什麼含義嗎——監察、地方、武官

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孔雀東南飛》:“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

里正

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如《促織》:“令以責之里正。”

里胥

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促織》:“里胥狡黠,假此科斂丁口。”

武官

太尉-岳飛

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爲最高一級武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司馬-曹無傷

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爲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大將軍-衛青
中國古代官職你知道是什麼含義嗎——監察、地方、武官

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爲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爲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爲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軍-杜甫

“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爲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後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後逐漸成爲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都尉-吳廣

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爲將軍,吳廣爲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撫軍-司馬懿

參見“巡撫”條。《促織》:“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

教頭-林沖

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魯智深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