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古鎮、古街、古村落 與文旅項目定位[

古鎮

古鎮,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歷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築羣。我國曆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有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作爲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鎮反映的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聚落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真實記錄了傳統建築風貌、優秀建築藝術、傳統民俗民風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特性。

主題性。我國的每個古鎮,都承載着一定的歷史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軌跡,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內涵、文化價值。因此,古鎮歷史傳承的真實性、空間環境的完整性、生活狀態的延續性是古鎮能夠延續千百年的主題基因。如廣西第一古鎮黃姚,是一個有900多年曆史文化的明清古鎮,素有“夢境家園”之稱。這個有着近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澱的古鎮,相當精緻,宛如江南小鎮般典雅清幽。

特色性。我國的每一個古鎮,都有區別於其古鎮的特色,“百鎮百態、百鎮百味”,即“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獨特風貌和氣質。如素有“巖巔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稱的四川丹巴縣,山巒連綿起伏,湖泊星落棋佈,森林無邊無際,是一個深藏於橫斷山脈中鮮爲人知的世外桃源。

鮮活性。我國的每一個古鎮,其百姓的語言、飲食起居、生活習慣,鄰里之間、族羣之間的親情紐帶,以及當地的節慶、民俗活動,甚至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等都具有鮮活的地域性、民俗性和時空性。

古街

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歷史碎片;一個地名,就是一幅風情畫卷。一條街,一條路,一段故事,不僅蘊含着衆多的逸聞趣事,承載着城市的人文底蘊,更多是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獨特氣質。

前門大街是北京聞名商業街,落在北京中軸線,明清至民國時期皆稱正陽門大街,民衆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爲前門大街。明朝中期,因爲商業的興旺而名聞遐邇。千年古都西安也有許多具有濃郁古都風韻的老街,有許多的路名、地名,最早從唐代沿革下來,如端履門、教場門、雙仁府、朱雀大街、長樂坊、貢院門等,這些古老的街名地名,富有詩意,讓每一位來西安的人流連忘返。還有許多街道,在明清時期是商業街,如騾馬市、木頭市、西羊市、炭市街等,數百年街名沿用不變。哈爾濱也有很多獨具異域風情的街名,如霍爾瓦特大街、果戈裏大街、紅旗大街等,幾乎每一條街道都有一段傳奇故事,故事中都留下了哈爾濱濃郁歷史文化的烙印。

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多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爲人們服務的村落。

如皖南古村落是以西遞和宏村爲代表的古村落,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使文化教育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爲豐富,村落景觀更爲突出。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再如婺源古村落地處贛東北,與皖南、浙西毗鄰,已被國內外譽爲“中國最美麗的農村”。它的美,除了山川之迷人——峯巒、幽谷、溪澗、林木、奇峯、異石、古樹、驛道、亭臺、廊橋、溶洞和鳥類奇多之外,就是古村落古民居建築堪稱九州大地之一絕。婺源古村落的建築,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

堅持傳統文化與遺產保護相結合

通過對古鎮古街古村落的介紹瞭解,至少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旅項目要喫透“古鎮、古街、古村落”得以延續的歷史基因、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在做規劃時纔有可能做到概念清楚、定位準確。不至於陷入投資泥潭。進行文旅項目規劃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在規劃時做到與當地地形地貌有機結合,保持古鎮原有的肌理,延續傳統小鎮的風貌,順應當地人口集聚和生產生活需要。

第二,在開發時不得對老街區老民居進行大拆大建,將原有的居民整體遷出,進而興建高樓大廈,導致小鎮原有的有歷史特色的城鎮風貌逐漸消失。

第三,在建設時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呈現出原有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特色的江南小鎮;維護好原本大氣威嚴、充滿歷史古韻的北方古鎮。

第四,在建設時嚴禁在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中插入外國洋房別墅的建築風格與裝飾外觀,使整體建築式樣與鎮區風貌和諧匹配。 ,

古鎮

古鎮,一般指有着百年以上歷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築羣。我國曆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着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有部分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作爲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鎮反映的不同區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聚落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真實記錄了傳統建築風貌、優秀建築藝術、傳統民俗民風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以下三個鮮明特性。

主題性。我國的每個古鎮,都承載着一定的歷史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軌跡,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內涵、文化價值。因此,古鎮歷史傳承的真實性、空間環境的完整性、生活狀態的延續性是古鎮能夠延續千百年的主題基因。如廣西第一古鎮黃姚,是一個有900多年曆史文化的明清古鎮,素有“夢境家園”之稱。這個有着近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澱的古鎮,相當精緻,宛如江南小鎮般典雅清幽。

特色性。我國的每一個古鎮,都有區別於其古鎮的特色,“百鎮百態、百鎮百味”,即“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獨特風貌和氣質。如素有“巖巔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稱的四川丹巴縣,山巒連綿起伏,湖泊星落棋佈,森林無邊無際,是一個深藏於橫斷山脈中鮮爲人知的世外桃源。

鮮活性。我國的每一個古鎮,其百姓的語言、飲食起居、生活習慣,鄰里之間、族羣之間的親情紐帶,以及當地的節慶、民俗活動,甚至紅白喜事婚喪嫁娶等都具有鮮活的地域性、民俗性和時空性。

古街

一個地名,就是一段歷史碎片;一個地名,就是一幅風情畫卷。一條街,一條路,一段故事,不僅蘊含着衆多的逸聞趣事,承載着城市的人文底蘊,更多是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獨特氣質。

前門大街是北京聞名商業街,落在北京中軸線,明清至民國時期皆稱正陽門大街,民衆俗稱前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爲前門大街。明朝中期,因爲商業的興旺而名聞遐邇。千年古都西安也有許多具有濃郁古都風韻的老街,有許多的路名、地名,最早從唐代沿革下來,如端履門、教場門、雙仁府、朱雀大街、長樂坊、貢院門等,這些古老的街名地名,富有詩意,讓每一位來西安的人流連忘返。還有許多街道,在明清時期是商業街,如騾馬市、木頭市、西羊市、炭市街等,數百年街名沿用不變。哈爾濱也有很多獨具異域風情的街名,如霍爾瓦特大街、果戈裏大街、紅旗大街等,幾乎每一條街道都有一段傳奇故事,故事中都留下了哈爾濱濃郁歷史文化的烙印。

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多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爲人們服務的村落。

如皖南古村落是以西遞和宏村爲代表的古村落,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使文化教育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爲豐富,村落景觀更爲突出。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再如婺源古村落地處贛東北,與皖南、浙西毗鄰,已被國內外譽爲“中國最美麗的農村”。它的美,除了山川之迷人——峯巒、幽谷、溪澗、林木、奇峯、異石、古樹、驛道、亭臺、廊橋、溶洞和鳥類奇多之外,就是古村落古民居建築堪稱九州大地之一絕。婺源古村落的建築,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

堅持傳統文化與遺產保護相結合

通過對古鎮古街古村落的介紹瞭解,至少我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旅項目要喫透“古鎮、古街、古村落”得以延續的歷史基因、文化基因和精神基因,在做規劃時纔有可能做到概念清楚、定位準確。不至於陷入投資泥潭。進行文旅項目規劃時應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在規劃時做到與當地地形地貌有機結合,保持古鎮原有的肌理,延續傳統小鎮的風貌,順應當地人口集聚和生產生活需要。

第二,在開發時不得對老街區老民居進行大拆大建,將原有的居民整體遷出,進而興建高樓大廈,導致小鎮原有的有歷史特色的城鎮風貌逐漸消失。

第三,在建設時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古鎮,呈現出原有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特色的江南小鎮;維護好原本大氣威嚴、充滿歷史古韻的北方古鎮。

第四,在建設時嚴禁在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中插入外國洋房別墅的建築風格與裝飾外觀,使整體建築式樣與鎮區風貌和諧匹配。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