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在改革開放40 年的時代背景下,回望中國黃金產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從艱難困苦中走出來的中國黃金產業,有着令人欽佩的堅韌不拔與自強不息。如今,中國黃金產業已站上世界之巔,從容自信成爲行業品格。縱觀整個黃金產業的發展與變遷,正是這份品格形成的歷史淵源和推動力量。

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之《回望黃金大事件》,梳理並解讀1975年至今,黃金行業全產業鏈發展的節點與脈絡,令行業發展思路更加清晰,從而更加堅定行業發展信心。

而之所以選擇從1975 年作爲起始,是因爲從這一年開始,我國黃金工業邁進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時期。3年後,國家開始改革開放,令黃金行業在這一時期的發展如虎添翼。

1978年

落實報告  出臺政策

1978 年9 月23 日,冶金工業部提出《關於加快金銀鉑族等貴金屬生產發展的報告》,補充了關於發展黃金工業的各項具體政策和規定。10 月3 日,國務院批准印發該《報告》,11 月1 日開始全國施行。這是落實《關於大力發展黃金、白銀的報告》的具體政策措施。

《報告》提出和補充了關於發展黃金工業的各項具體政策和規定,比如“五五”計劃時期後三年和“六五”計劃時期黃金白銀和鉑族金屬生產發展規劃。

《報告》提出的主要措施可概述爲6 點:

1.大力加強黃金地質勘查工作。

2.建立黃金專業基建施工隊伍。

3.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4.引進必要的新技術。

5.建立全國性的設計、科研機構。

6.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政策。

金兵建制  助攻地勘

1978 年9 月26 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覆同意將五機部管理的基本建設工程兵第51 支隊劃歸冶金工業部管理,擔負黑龍江省的黃金勘探和開採任務。

在《關於加快金銀鉑族等貴金屬生產發展的報告》中,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黃金勘探部隊的設想首次被提出。冶金工業部擬將當時所屬的5000 人的黃金勘查隊伍劃歸黃金系統管理,並與國家建委商妥,在黑龍江和川陝滇等兩個地區各建立一支1 萬人左右的黃金地質勘查工程兵支隊,在河北、山東、河南、湖南、新疆、內蒙古、遼寧、吉林、廣東、廣西、江西、安徽等12 個重點省(自治區)逐步建立地質工程兵大隊,作爲黃金地質勘查的“野戰軍”,由國家撥給相應的地質事業費,同國家地質總局協作,承擔有遠景的重點金礦區的黃金普查勘探工作。

同時也提出在國營礦山建立勘查隊伍,負責本礦區地質勘查工作。這是繼1973 年之後,第二次提出建立礦山地質勘查隊伍。

1979 年1 月27 日,冶金工業部在給王震、谷牧副總理《關於整(擴)編基建工程兵地質支隊的報告》中提出,建議將冶金工業部所屬部分地質隊伍整編爲基建工程兵兩個地質支隊,並擴編第51 支隊,建立指揮機構,成立基建工程兵黃金指揮部。3 月7 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成立基本建設工程兵黃金指揮部的批覆》,批准成立基本建設工程兵黃金指揮部。冶金工業部黃金管理局負責人石豁兼任黃金指揮部主任,崔德順和陳剛任政治委員。

黃金指揮部下設3 個支隊,將冶金工業部在各省從事金礦地質勘查工作的10 個勘探隊和原東北黃金地質勘探公司劃歸河北省地質局的兩個勘探隊改編爲13 個地質團,分別由黃金指揮部3 個支隊領導,從事金礦地質勘查工作。從此開創了以部隊形式和戰鬥作風,在邊疆和條件艱苦廣大地區開展金礦地質勘查工作的歷史。

基建工程兵黃金部隊在雲南省哀牢山地區勘查金礦。

1979年

民間採金  如火如荼

1979 年1 月11 日,冶金工業部、農林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出《關於大力發展大隊、生產隊和積極組織社員個人副業淘金、採金的通知》。

1975 年王震分管黃金工作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強調發展黃金工業必須實行“兩條腿”走路,要大搞羣衆集體採金。有關部門陸續制定並落實了一系列扶植和鼓勵羣衆集體採金的政策措施,從而使中國的羣衆集體採金業進入了發展較快階段。

在此期間,冶金工業部多次組織召開全國性的羣衆集體採金經驗交流會。

1976 年5 月3 日至12 日,冶金工業部在山東煙臺召開黃金企業抓革命促生產經驗交流會,29 個冶金局、45 個產金地區和36 個重點產金縣負責人、幹部和工人代表參會。大會組織到招遠縣參觀,還交流了煙臺地區、招遠縣、河北青龍縣和遼寧北票縣等單位發動羣衆集體採金的經驗。當時,作爲全國重點產金省份的山東省,羣衆集體採金發展較快。1978 年山東省羣衆集體採金產量佔全國羣衆集體採金產量的52.2%。1979 年8 月15 日,王震聽取冶金工業部黃金管理局的彙報時,對招遠縣在羣衆集體採金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表揚,並要求進一步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

1977 年5 月20 日至31 日,冶金部在河北承德平泉縣召開全國羣衆採金現場經驗交流會,推廣10 噸/日的“平泉式”小選礦廠經驗。

1977 年8 月21 日至29 日,冶金部在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召開全國羣衆採金砂金技術經驗交流會。

自1975 年以來,中國的羣衆集體採金事業發展很快,羣採人數和產量均直線上升,取得了巨大成績。1976 年至1985 年的10 年間,全國羣衆集體採金產量總計147.25 萬兩,佔同期全國黃金總產量的21.25%,佔同期全國礦產金總量的28.6%。也就是說,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礦產金是來自於羣衆集體採金生產的。

採購扶貧商品請點擊圖片進入中國黃金扶貧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