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豬肉價格系統監控數據,近期我國豬價出現了較爲明顯的震盪和分化:浙江、安徽、貴州、北京、山東等地多是保持上漲;東三省、湖北等地多是下跌狀態,價格維持相對穩定的省份較少。

眼下臨近年底,南方做臘肉、北方殺年豬,豬肉的傳統消費旺季來了。那麼,在這個旺季到來的影響下,各地的豬價走勢如何呢?一起接着往下看。

一、我國豬肉價格呈現南北兩極分化

11月份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發現疫情,除了青海、海南等少數幾個省份沒有禁運外,其餘的省份幾乎全被禁運。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表示,主產區、主消費區之間因爲流通不暢和供需關係的不同,價格出現了較大的分化。

卓創資訊分析師 張莉莉:長線來看,非洲豬瘟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此刻東北地區的豬肉雖然有價格優勢,但是豬肉因爲限調無法運到外省。像山東這邊雖然豬肉可以運出去,但是沒有價格優勢。另外,河北的整體屠宰量小,屠宰場也少。

二、進入消費旺季,價格將出現普遍上漲

分析師張莉莉說,當下生豬、豬肉的價格分化可以概括爲疫情嚴重的地區豬價出現了暴跌,依賴生豬調入的地區則由於市場供貨的不足出現了價格上漲。那麼接下來,豬價還會繼續分化麼?張莉莉認爲,拐點已經到來,南北普遍上漲將是大的方向。

卓創資訊分析師 張莉莉:現在已經到了11月中旬,南方的醃臘肉以及北方的灌腸慢慢就要進入旺季了。西南市場已經開始往旺季走了,所以豬肉價格在我國南方地區已經開始往上漲了,出現上行通道是很正常的。但是現在北方的需求還沒有完全提振起來,豬價和肉價都有一定的上行空間。

張莉莉認爲,疫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消費端造成了影響,但因爲各地處理措施得力,對消費者的影響有限,節日的到來和傳統的飲食習慣將再次提振市場的消費熱情。

三、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都嚴重不足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亞男認爲,支撐未來豬價上漲的主要因素,還有存欄量和出欄量的嚴重不足。

卓創資訊分析師 王亞男: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全國多地的豬價比較低迷,很多養殖戶提前出欄或者乾脆轉行不幹,生豬的存欄量和出欄量都出現了下降。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在疫情點3公里範圍內都要進行撲殺,很多專業育肥戶已經沒有信心,補欄積極性是比較低的。在非洲豬瘟疫情出現前補欄的仔豬,要到明年的3~4月份,甚至5月份才能出欄,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裏,生豬的存欄量和可出欄量都比較少,因此,價格還有可能會上漲。

四、調運成本增加等多因素導致價格上漲

此外,分析師王亞男說,今年10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明確提出:切實加強調運監管,鼓勵畜禽產品冷鏈運輸、冷鮮上市,運輸生豬等活畜禽的車輛不再享受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省內遠距離生豬調運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這些增加的成本最終都會反映到價格上。

卓創資訊分析師 王亞男:因爲目前多地的跨省生豬調運已經被停止了,所以這個通知目前對省內遠距離的生豬調運產生了影響,當然可能出現運輸過程中不走高速來降低成本的辦法。再加上飼料、人工成本高企等因素的共同影響,未來生豬和豬肉的價格走勢大概率是在維持目前價位的基礎上,出現繼續震盪走高的情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