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劉曰榮聽說這個情況後,主動請原成都市質監局與阿壩州教育局溝通,通過設立“劉曰榮獎學金”,把10萬元善款捐贈給中心校,並和學校一同制定了獎學金獎勵辦法。劉曰榮家裏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掛着一面用漢藏雙語書寫的錦旗:“助學扶生,愛心如父。

原標題:捐款十萬元 爲貧困孩子設立獎學金

已89歲高齡的劉曰榮,在42年的質檢工作以及67年的黨員生涯中獲獎無數。

劉曰榮家裏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掛着一面用漢藏雙語書寫的錦旗:“助學扶生,愛心如父。”

12月16日,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劉曰榮獲得了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已89歲高齡的劉曰榮,是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離休幹部,在42年的質檢工作以及67年的黨員生涯中,他獲獎無數。而他最寶貝的,是家中牆上掛着的一面錦旗和抽屜裏一沓厚厚的書信。

捐贈10萬 爲貧困孩子設獎學金

“助學扶生,愛心如父。”17日,記者在劉曰榮家中看到這面掛在客廳最顯眼位置的錦旗,錦旗用漢藏雙語書寫,落款是“阿壩州麥爾瑪鄉中心校”。

2017年,劉曰榮的一個決定,將他和數百公里外的那羣孩子緊密聯繫在一起。

青藏高原上的阿壩州麥爾瑪鄉中心校是一所全寄宿制小學,教學條件不佳,有11個班,學生全都是藏族孩子,大多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仍連續四年在全縣統考中取得漢語學科第一名。

2017年,劉曰榮聽說這個情況後,主動請原成都市質監局與阿壩州教育局溝通,通過設立“劉曰榮獎學金”,把10萬元善款捐贈給中心校,並和學校一同制定了獎學金獎勵辦法。3年來,近百名學生得到了“劉曰榮獎學金”的資助。

  分享喜悅 被資助學生來信了

很多人不理解,辛辛苦苦的積蓄捐給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圖個啥?劉曰榮老人說:“小時候家裏窮,讀不起書,全靠學校減免學費,我才能夠接受教育,國家這份恩情我銘記心底,如今終於可以回報國家了。另一方面,教育興國是國家發展大計,作爲黨員,這是我力所能及的貢獻。”

劉曰榮的付出,也收穫了回報。在他的抽屜裏,有一沓陳舊的信件,牛皮紙信封裏,包裹着來自阿壩縣百名學生濃濃的感恩之情。他資助的學生高慧,考上了吉林大學,這個小女孩不時會給他寫信,彙報自己在校的情況:參加了學生會、新生運動會上得了獎、創新大賽二等獎……隔着這些文字,劉曰榮跟小女孩一同分享着喜悅。

“看到這些優秀的孩子一步步成長,成爲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值得的。”劉曰榮常常和家人分享那些與他素未謀面的孩子們的進步,驕傲的語氣,就像在談論着自己的孫子。

  不忘恩情 交5萬元“特殊黨費”

年輕時,奮鬥在質量監管一線,築牢建設質量防線;退休後,他依舊無怨無悔地付出,只爲對得起“黨員”二字所應肩負的責任。

同樣在2017年,建黨96週年之際,劉曰榮將一筆5萬元的“特殊黨費”和一封手寫的信交給黨組織,信裏寫道:“僅表我的心意,不足以回報黨對我的恩情,我想爲黨和人民再做點工作,但已力不從心,所以用這種形式表達對黨的崇敬和感恩。”

一直以來,他都有捐贈遺體的想法,但家裏人並不贊同。前些日子,在他的不斷堅持下,家人終於同意了他的決定,讓他在遺體捐贈協議上籤了字。“我老了,我希望還能用這一點的餘熱,匯入到我們祖國發展強大的熊熊火焰裏。”說這話時,劉曰榮的眼裏泛起淚光。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冰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