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追溯體系嚴把品質關 瀘西蔬菜走向G20餐桌

車間工人正在包裝白菜並貼上標籤

2016年, 明康匯公司瀘西蔬菜種植基地成爲了杭州G20峯會時鮮蔬菜的主供基地,向峯會提供了21個品種、70餘噸的時鮮蔬菜,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讚譽,同時也帶動瀘西蔬菜走向全國並進入國際市場。

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雲南瀘西種植有限公司於2014年7月進駐瀘西,系海亮集團旗下生態農業集團在雲南投資的唯一高原特色蔬菜種植基地,目前公司共計流轉土地4000畝,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建成1100畝蔬菜溫室大棚、4000畝全覆蓋的噴滴灌系統、輸蓄排功能健全的基地水利系統、機耕與運輸一體化的道路系統、高標準的蔬菜採後處理中心1座,產品從基地直接進入長三角地區自營管理的門店,減少了流通環節,提供更大空間讓利於農戶。

"在2016年G20峯會舉行前,全國各省多家蔬菜供應基地進入考察行列,最終選定了雲南瀘西。一方面因爲金馬種植基地位於高原壩區,水質、土壤、氣侯均符合生態有機蔬菜種植條件,加上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蔬菜口感好,病蟲害少;另一方面,我們基地出產的蔬菜都通過了嚴格的質檢,每一顆菜都有詳細的可追溯信息。"王榮望說。

據瞭解,基地實施了目前國內最爲嚴格的生態蔬菜種植全程可追溯管理品控體系,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從生產源頭開始就建立檔案,形成全程可追溯的流轉碼,基地的每一顆蔬菜完成包裝後,都會在封口處貼上二維碼標籤,這個標籤是基地蔬菜獨一無二的身份標識,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清晰地查詢產品追溯信息,包括產地、生產日期、運輸和蔬菜農殘、有機肥使用等質量安全報告等。

2017年,公司基地已確定種植品種爲65個,其中2至6月以生產瓜果豆類爲主,7月至第二年2月以生產葉菜類爲主,蔬菜產量達1.5萬噸,開設160家自營門店,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基地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羣衆增收致富。帶動用工475人(貧困戶68人),累計支付農民工工資1250萬元(貧困戶178萬元),支付土地流轉租金680萬元(貧困戶85萬元)。

瀘西明康匯公司不僅推動了全縣實現整體脫貧摘帽目標,更是通過對種植基地土質、水質的嚴格把關,對每一顆蔬菜進行全程可追溯保障,實施科學、可持續性種植的發展理念,將瀘西蔬菜帶向杭州G20峯會,讓二十國元首都喫上了來自雲南高原特色的農產品。瀘西蔬菜產業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提升了我省在蔬菜產業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雲菜"品牌已成爲雲南蔬菜外銷出口的名片。

來源雲視網記者何宜芳

責編 | 王金津  編審 | 蔣惠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