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產業是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優化供給側結構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山城陽泉,新舊技術、新舊產品、新舊業態、新舊模式的轉換更迭,讓傳統文化產業活力迸發,新興文化業態如雨後春筍。工藝美術業、網絡文化業、歌舞娛樂業、演出業、藝術品經營業、印刷業、出版物發行業、廣播影視業、文化創意服務業等,多門類並存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初具規模。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亮點頻出。

工藝美術發展迅速,形成特色品牌

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在傳承,關鍵在創新。不善於傳承,創新就沒有根基;不善於創新,文化就沒有活力。陽泉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很多人對煤的“黑”並不陌生。如何讓這種黑色資源煥發出獨特光澤、走向市場?山西肇文美術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趙玉軍獨具慧眼,“靠山喫山、靠水喫水”,靠着煤炭做起了煤雕。

作爲陽泉煤雕的創始人,趙玉軍不斷探索,在2016年自籌資金開辦了陽泉市第一家以展示煤炭文化和煤雕藝術爲主旨的專題性博物館,展區面積約500平方米,收藏了數萬件從古代到現代的各類煤炭藏品,把煤雕這個煤鄉瑰寶打造成爲省內外廣泛關注的地方特色文化旅遊產品。陽泉煤雕亦連續4年奪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授“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

目前,陽泉工藝美術行業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6項、市級非遺項目29項;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名、省政府命名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名、省民間協會評定的藝術大師7名,市級工藝美術大師45名。產品涵蓋美術陶瓷製品、雕塑工藝品、金屬工藝品、葫蘆工藝品、花畫工藝品、刺繡工藝品、漆器工藝品、民族工藝品、剪紙藝術等9大類40餘個品種,有多件產品在國家級、省級文博會上獲得金獎,還有多件產品被多家國家、地方博物館收藏。

工藝美術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張文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頒發的“第一屆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稱號,其3件刻花瓷作品在江蘇宜興第一次通過公開拍賣落錘成交,成交額15.7萬元。“南宜興·北平定”紫砂產業發展合作論壇暨“一帶一路”宜興紫泥素韻大師作品展在中國刻花瓷文化園成功舉辦。平定砂器技藝大師張宏亮、城區彩麪塑傳承人付海雲亮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梁盛萍剪紙作爲陽泉市唯一項目精彩亮相阿斯塔納世博會,受到與會各國貴賓的關注,並作爲山西的禮物贈送中外嘉賓,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展示了陽泉文化的獨特魅力。

2013年,陽泉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4.15億元,2014年爲4.28億元,2015年爲5.09億元,2016年達到5.52億元,呈逐年增長態勢。到2017年年底,全市共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12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家,從業人員1.2萬人,呈現出體系不斷完善、業態日益豐富、動力持續加強、市場有效拓展、主體更加多元的良好態勢。

園區建設卓有成效,載體有效提升

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真正主體,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是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紮根豐厚的歷史文化,陽泉本土品牌通過園區建設呈現特有魅力。

平定古窯陶藝有限公司是以陽泉特有的“刻花瓷”爲主打產品的文化企業,年產刻花瓷系列產品3萬多件,該公司投資興建的“中國刻花瓷文化園”被命名爲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如今,平定古窯陶藝刻花瓷入駐海南省山西商會會員活動中心,成功舉辦“南宜興·北平定”紫砂產業發展合作論壇暨“一帶一路”宜興紫泥素韻大師作品展,吸引了德國客商蒞臨陽泉市投資考察。

平定砂器也成爲陽泉市文化產業一顆奪目的明星。上世紀80年代,郭蘭英演唱的《誇土產》中一句“平定的砂鍋亮晶晶”讓平定砂器漸爲人知。如今,通過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對傳統工藝進行創造性轉化,平定砂器成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據統計,陽泉市已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家——平定古窯陶藝有限公司“中國刻花瓷文化園”,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家——平定縣冠窯砂器陶藝有限公司“平定砂器旅遊文化產業園”,省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家——平定縣瑩玉陶瓷有限公司、盂縣永恆工藝廠,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創意企業近百家,文化類協會和產業研究組織60餘家。

如今,城區付海雲麪塑傳習所、梁盛萍剪紙藝術工作室、石建華根式木業有限公司、緣舍陶瓷製品製造有限公司、小西莊東旭砂器有限公司、昱泉聚芳齋工藝品銷售有限公司、衛明寶葫蘆工作坊等一批小微文化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塑造了本土品牌。刻花瓷文化園、砂器旅遊文化產業園成長爲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兩項技藝被列爲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成爲陽泉市靚麗的文化名片。

新型產業不斷湧現,業態更加豐富

每個週六日下午,有創客、有實體店的老闆、有想創業的人、有文化的工作者,一大羣人聚在獅腦山腳下的城區“啓點文化”衆創空間,他們喝着咖啡、飲着茶聊創業,分享彼此的經驗,進行項目診斷。

城區“啓點文化”衆創空間,以文化產業爲主要服務對象,開展品牌策劃、品牌孵化、品牌服務、品牌運營、品牌創意等文化建設,爲文化創業者提供氣氛更自由、交流更順暢、信息更豐富的雙創空間,吸引更多有創新創業夢想的人,在此實現他們的創業之夢。如今,經過運營,藝點印象、智石科技、黑馬文化、新視野舞臺設備公司、啓點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文化企業入駐;啓動了針對文化創客的文化茶咖,建成了優質文化產品展示窗口,開通了“獅腦山一號院”新媒體。通過與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的機構聯合,形成了集品牌文化設計、品牌文化服務、品牌戰略打造、品牌運營管理等爲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體系,成爲全省首家文化品牌服務平臺。

2017年5月,陽泉市首家24小時營業書吧——喜閱書吧正式開門迎客,內設閱讀區、休閒區、觀影區、兒童區等區域,兼具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銷售和各類文化沙龍講座,通過分享活動、文化產品開發等方式提升文化附加值,已累計接待讀者3萬餘人(次),逐漸發展成爲一種新的文化和生活時尚。

2017年7月,全市第一家相聲茶館——九典曲藝社擱料劇場開業,它將陽泉本土相聲進行包裝打造,走出了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在這裏,您可以欣賞到相聲、小品、情景劇、舞臺劇、快板、蓮花落等多種表演形式,已累計演出100多場,接待觀衆近5000人(次),培養髮展學員60餘名。《漾城軼事》《最美陽泉菜》《曬出幸福來》《新學叫賣》等30多個原創相聲段子膾炙人口,成爲羣衆茶餘飯後的好去處。

《陽泉市縣級城市數字影院扶持獎勵辦法》,促使全市數字影院發展到7家,熒幕33塊,座位3762個。2017年實現票房收入2500餘萬元,較上年增長72%。

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動力強勁

隨着融合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融合發展的範圍不斷延展,陽泉市也緊跟發展腳步,文化與旅遊、節慶、工業、農業、科技、體育等不同領域的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陽泉,一座文化底蘊厚重、紅色基因傳承的秀美山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歷史遺存和傳說故事印證着這片土地的古老:平坦古城爲趙簡子所築,藏山神祠爲紀念趙孤而立,三晉雄關娘子關享譽中外,“百團大戰”遺址彪炳史冊……源遠流長的歷史醞釀了博大精深的陽泉文化:北有春秋古蹟綿延的純樸古風、程嬰救孤的忠義文化;南有文氣氤氳的平定古州、兵家必爭的娘子關頭……

深入挖掘陽泉市獨有的紅色文化、忠義文化、書院文化、關隘文化、農耕文化,將文化元素注入旅遊景區打造,以文化提升旅遊,通過文化旅遊融合,助推文化產業發展。藏山景區、娘子關景區、固關景區、冠山舍利文化園、桃林溝桃河民俗文化園、小河評梅景區等一批文化與旅遊融合項目,不斷改造提升,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提高了陽泉在全國、全省的知名度;中國刻花瓷文化園、平定砂器旅遊文化產業園、盂縣蝴蝶文化產業園、陽泉煤雕文化博物館等文化與工業融合發展項目,培育了一批工業旅遊示範點;郊區咀子上農耕文化園、漢河溝醋產業園、平定縣宋家莊村等一批文化與農業融合項目,實現了農業生產、觀光旅遊、科普教育、採摘、農事勞動等多功能的一站式體驗,增加了農民收入;三和園雙創基地、山城8號衆創空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等一批文化與科技融合項目,發揮了創新創意創業示範引領作用;“古州·映像——平定旅遊文化節”、盂縣忠義文化彩燈美食節、郊區關公文化節、桃花節、槐花節、蘋果採摘節、紅薯節、山楂節等一批鄉村文化旅遊節慶活動你方唱罷陽泉登場,全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

創新創業不斷湧現,帶動全新發展

陽泉市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取得令人關注的成果。陽泉市從反映陽泉非遺文化入手,編創了晉劇《泥火情》,經過3年反覆修改,2017年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邀請陽泉市戲劇界13位知名專家,對劇本進行研討論證,該劇已列入2018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

2017年年底,由陽泉市拍攝、填補多年來山西院線影片空白的電影《大寒》完成,並在全國公映。其間,在南京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山西大學、北京大學等組織了觀影會。2018年“七七事變”81週年紀念日之際,應美國舊金山南京大屠殺索賠聯盟、慰安婦正義聯盟、舊金山灣區中國統一促進會、舊金山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邀請,電影《大寒》在舊金山成功舉辦觀影活動。反映農村優秀“第一書記”的影片《山路彎彎》在央視播出。

作爲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陽泉被稱爲“中共創建第一城”。2018年7月6日的《新華每日電訊》10版“說人解史”中,再次提到陽泉這段紅色歷史。

今年1月14日,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省電影家協會、陽泉市委宣傳部主辦,“故事影片《中共創建第一城》劇本研討會”在北京舉辦,與會專家對《中共創建第一城》創意和劇本創作給予高度評價。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網、鳳凰網等媒體先後作了報道。

精心編排打造情景劇《娘子關下的女人們》,在娘子關景區定時演出。郊區咀子上村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農耕實景表演《歲月歌謠》,受到省文化廳專家的認可和好評,正在進一步打磨加工。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雨果獎”被譽爲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由劉慈欣創作的長篇小說《三體》三部曲拓寬了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空間,將中國科幻帶到了世界高度。10月8日,陽泉市舉辦新中國科幻文學40年高峯研討會,劉慈欣創作研究工作室同時在陽泉揭牌。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亦將在2019年春節上映。

動漫、科幻等文化產業在全國蓬勃發展,但這在陽泉市還處於探索和起步階段。可這種探索,爲陽泉市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瞭“創新”的方向。創新創業不斷湧現,將進一步帶動全市文化產業全新發展。

“一山放過一山攔,而今跨步重頭越”。面向未來,陽泉將繼續以文化爲引領,以改革、創新爲引擎,轉型發展的航船必將劈波斬浪、行穩致遠。(白雪峯 王小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