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交坠江唯一幸存者:人群散了,她哭了。

当公交车出事的时候,所有媒体都说是女司机逆行撞到了公交车,怒骂女司机,争当网络执法官。

当坠江的事情真相大白之时,才发现是一场网络悲剧。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快,比流星蕴含的能量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01.

是谁在恶意诋毁女司机?

10月28日,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一辆载有10多人的公交车,和一辆小轿车相撞,然后冲上路沿撞断江边护栏,坠入滚滚长江中。

救援还在进行的时候,网络上,却掀起了对女司机的疯狂指责。

有消息说,事故是因为小车的女司机逆行造成的,一时间,各种批判辱骂女司机的言论,如雪花般飘来。

早在事情还没有定论的时候,各家媒体就有了不同的态度,舆论导向也大相径庭。

从惊魂未定到全网声讨,女司机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女司机的个人信息被人肉,女司机的全家都问候,“女司机”这三个字一下子成了原罪。

此时,坠江公交车的去向,早已关心者寥寥。

女司机!逆行!高跟鞋!15条人命!

这几个关键词,就足以掀起一场diss狂欢。

一个事件,其实只是一面镜子。

围观者多是看到冰山一角,就急于发表感言,折射出的其实是自我的偏见和认知。

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一车所谓“死有余辜”的冷漠乘客中,有3岁的幼童和76岁的老人?

你自以为正义的愤怒,其实包含了恶意,和误解。

而人性中最大的恶,就是你毫不思考,就随意判定一个人的好坏。

2.

杀人的,是自称英雄的脑残巨婴

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一生争论纷纷、毁誉参半,他承受的东西实在太多。

1993年,一名12岁的孩子,指控杰克逊对自己性侵。

“娈童案”爆发,媒体对此大肆渲染,杰克逊名声事业一落千丈,成了过街老鼠。

2003年,杰克逊又卷入了一起儿童性侵案,全世界都看到了他被手铐铐着,押进了警察局。

虽然案件以无罪释放而告终,但世俗没有放过他,他依旧是大家口中的变态、恋童癖。

2009年,年仅50岁的他因镇静剂注射过量去世,又一度被唾骂为“瘾君子”。

可当真相浮出水面,所有人都震惊了:

法医最终裁定,杰克逊的死是他杀,他的私人医生被判定过失杀人罪,入狱四年。

而曾经指控他性侵的小男孩,经受不住内心的谴责,公开了真相:

没有性侵,是父亲指使自己,诬陷杰克逊敲诈勒索。

在我看来,过量注射的意外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逼他走上绝路的,是媒体的诽谤、榨取,围观者的暴戾和舆论的压力。

在这个世界上,比找寻真相更难的,是证明自己的清白。

3.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一幕令我难忘:

胡万勾结米粉店老板,诬陷小六子:“吃了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

小六子性情刚烈,气愤难当,为证清白割腹,将肚子里的米粉剖出。

别觉得电影太过夸张,因为现实更加残忍。

2009年,河南农民张海超,在耐磨材料厂打了三年工,而染上“尘肺病”。

企业拒绝为他提供相关资料,他想讨公道,却被诬陷为“想讹钱”。

多方求助无门,张海超不顾医生阻拦——开胸验肺,证实了自己的清白。

真正令人心痛的,不是剁指的惨烈,不是剖腹的场面,不是开胸的愤然;

而是在当事人证明了自己清白后,一哄而散的人群。

他们围观的,不是真相,而是热闹。

热闹过了,他们走了。

“那个被冤枉的人啊,咳,管他呢。”

为什么很多人抓着女司机的嫌疑不放,不肯相信她的无罪?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会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像这张图,看起来,是威廉王子面露不屑地向谁比了个“中指”。

而实际上,从正面看过去,他只是比了个数字“3”。

从“偏见揣测”凌驾于“客观事实”之上开始,真相就不再重要了。

当大学生扶老人被讹10万元,我们义愤填膺,要讨个说法,还他们个清白。

因为我们心里知道,冤枉好人,比放纵坏人的后果严重得多。

可当舆论的风向,盖过了事实的真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尤其是能容得下自己看不惯的。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生而为人,需得择善而行。

4.

写在最后

人最好的体面和善良,是在合适的时候沉默。

我们两年才学会说话,但可能要用一辈子,才能学会适时闭嘴。

很多时候,大多数人是不甘沉默的,特别是被误解、被攻击、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太多人禁不住内心的委屈,都会争个你高我低。

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他会保持克制,会有忍耐的力量,不会随意的跟风指责“女司机”。

成年人的世界,沉默是最可贵的东西。不消费自己,不消费别人,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一个人的善良,不在于他说了和做了什么。

更多的时候,或许在于他愿意选择保持沉默,不片面无端地给周围人下定论,不无端的对陌生人发泄情绪。

毁谤无成本,学好闭嘴难。

▍商务合作:13507930761【微信同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