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地的窗口》

年度国际作品奖

作者:[英]珍·古道尔

译者:杨淑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内容简介

《大地的窗口》戏剧性地记载了一个亲密无间的社区三十年里的传奇故事。这个社区是非洲的冈比,原住民是一群黑猩猩以及一位非凡的女性——珍·古道尔,黑猩猩的学生、保护人和历史学家。透过古道尔流畅细腻的笔触,我们得以了解黑猩猩这个地球上与我们人类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的种种细节。

颁奖词

一本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著作。在非洲长达三十余年的研究,为读者擦亮了窗上的玻璃,看见黑猩猩——这一现存生物里和人类相似度最高的物种的行为和生活细节,透视了人类行为的自然属性和人性本身。

2

《续梦大树杜鹃王》

年度华文原创奖

作者:刘先平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

内容简介

《续梦大树杜鹃王》采用高科技手法将文学、博物学、大自然探险巧妙地融合,展现了几代人追梦、续梦大树杜鹃的故事,歌颂了自然科学之美和科学探险之美,赋予读者崭新和丰厚的阅读体验。

颁奖词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名言:没有中国的杜鹃花,就没有西方园林的丰富多采。大树杜鹃只产于中国云南的高海拔地区,自发现以来就吸引了全世界博物学者的目光。37年时间里,刘先平先生一次次登上高黎贡山,穿越山川湖河、森林峡谷,记录与研究大树杜鹃王,追寻歌颂生命的美丽,同时呼唤人类的生态道德良知。

3

《创造自然》

年度思想奖

作者:[德]安德烈娅·武尔夫

译者:边和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内容简介

《创造自然》介绍了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亚历山大·冯·洪堡。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

颁奖词

饱含激情的文字与详实的考证,带领读者穿越了两个世纪,跟随伟大的博物学家洪堡的脚步丈量世界、定义自然。洪堡是超越时代最耀眼的存在,是科学史上的枢纽,他革新了人们看待自然世界的方式,将自然定义为相互关联的生命之网。

4

《海错图笔记·贰

年度传播奖

作者:张辰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内容简介

《海错图笔记·贰》选取古书《海错图》中猎奇感强、鉴别难度大的40余种海洋生物,以24篇笔记进行解读,对现存海洋生物进行考证、分析、比对。不光有鱼类、贝类、兽类和海洋植物的鉴别及物种介绍,还有大量美食攻略。除此之外,还有考证过程和海洋生物知识,兼具科学严谨与生动有趣,同时减少现代照片比例,增加了古代日本、欧洲的博物学手绘,用图风格更偏古韵,内容更丰富。

颁奖词

聂璜是清代的“博物君”,将那个时代奇趣的海洋生物汇成一部广受欢迎的《海错图》。今日的“博物君”用现代的科学方法鉴定、考证、分析,创作出了幽默诙谐的《海错图笔记》。在隔代的对话,古今的碰撞中,不仅可以看到知识的更新,也不难发现中国海洋环境的恶化和变迁,警示世人该如何行动。

5

《中国鸟类图鉴》

在地关怀奖

作者:赵欣如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06

内容简介

《中国鸟类图鉴》是一本适于在中国境内开展野外鸟类研究与观察的工具书,它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识别鸟的种类,并及时了解其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简要特征,包括鸟类分布的时空特征。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认得鸟种,叫出名字,还可以懂得鸟类的行为,理解鸟类与环境的关系。

颁奖词

长久以来,中国观鸟爱好者的“红宝书”是英国的马敬能博士于2000年编写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时隔多年,由中国本土作者团队编写的《中国鸟类图鉴》终于诞生,通过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将1400种鸟的信息、彩图、分布图浓缩进了一本可以轻松塞进行囊的实用工具书,是中国本土原创的博物学著作的一个里程碑。

6

《四季啊,慢慢走》

自然文学奖

作者:年高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内容简介

《四季啊,慢慢走》是华北地区全年植物和物候的自然笔记,用文字与绘画记录北京一年四季中一百多种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细致而系统地展示了华北地区的植物特色和令人心动的自然世界。年高对身边的自然怀有深刻的热情与兴趣,从身边城市的一草一木,到偏僻山野里不为人知的野花野草,无一不顺应自然的内在节奏,记录成一张丰富细密的生态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一样驻足观察,感受自然抚慰人心的力量。

颁奖词

年复一年,四季流转,在繁忙的都市中,年高对身边的风物悉心观察与记录,用200余幅手绘和清新的文字,展示了城市里的自然,自然里的城市,为我们提示了一种生活的可能,诗意不止在远方的行走,还有身边的发现。

7

《听化石的故事》

年度视觉奖

作者:王原、葛旭、邢路达等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内容简介

《听化石的故事》通过60件中国古动物馆的珍品化石为读者生动复原了过去5亿多年来脊椎动物“从鱼到人”波澜壮阔的演化历程。除此之外,本书还特别录制了4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4 位古生物研究专家的访谈音频,以二维码扫描下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些受人尊敬的专家学者将亲口讲述你闻所未闻的种种化石背后的故事。

颁奖词 化石是生命的史诗,是远古时代的生命留给今人的线索。《听化石的故事》用优雅灵动的文字、图画和设计,用古生物学家亲口讲述的音频,为读者打开了时空隧道,穿越了五亿年脊椎动物“从鱼到人”的演化历程,是互联网时代科普传播的经典案例。

8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

年度童书奖

作者:[美]苗德岁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18-06

内容简介

《给孩子的生命简史》以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案例,为青少年读者介绍进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带领读者了解地球生命的演进。书中涉及生物、地理、历史、考古等众多领域。

颁奖词 每个孩子自出生开始,都会对生命充满好奇和疑问。生命从何而来,是什么造就了今日缤纷的生命,生命的未来又去向何方?在美国已经生活了37年的科学家苗德岁,将生物、地理、历史、考古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巧妙地贯通起来,用孩子爱听的方式讲述生命的历史。借此年度童书奖,向苗德岁老师,向所有用各种美好的方式为孩子普及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们致敬。

9

《云中的风铃》

自然生活奖

作者:张海华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内容简介

《云中的风铃》介绍了宁波本地近40科300多种鸟类。作者以自己十多年的野外观鸟、拍鸟经历,结合观测到的鸟类生活,以生动的笔墨,讲述了鸟与“鸟人”、鸟与鸟之间发生的精彩故事。

颁奖词

当亲近自然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每一片土地都会妙趣横生。张海华十多年来在宁波对野鸟进行观察记录,讲述一片土地上的鸟与“鸟人”的故事。对自然的深情和赞美,恰似云中的风铃,在空气中激荡起其他自然爱好者的共鸣,也唤醒了读者对于本地鸟类生存现状的关注。

10

《彩虹汉字丛书·触摸阳光草木(盲文版)》

年度编辑奖

作者:张一清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内容简介

《彩虹汉字丛书·触摸阳光草木(盲文版)》从汉字起源的角度解读了大自然中极具代表性的几种事物的名字。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明文与盲文综合呈现在同一本书中,同时配有央视主播精心录制的听书音频,使得这套图书可触摸、可听、可看,帮助盲人读者和明眼读者共读一本书,共享阅读的乐趣。

颁奖词

在中国,全盲和低视力群体约有1700万人,是新西兰总人口的3倍。在图书市场繁荣的今天,盲人的阅读资源却远远不足。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在盲人的生活中却是“最熟悉的陌生”。 《彩虹汉字丛书·触摸阳光草木(盲文版)》是一本可以触摸、聆听、阅读的书,付出巨大心血的策划、编辑和制作,散发着出版行业的人性之光。

关于“中国自然好书奖”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是专门评选以自然为写作主体的图书奖项,希望通过活动评选出在传递自然知识、传播人文价值、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卓越成绩的图书作品。“中国自然好书奖”坚持公益性,希望能推动全民参与自然阅读与自然写作,在自然好书的熏陶下树立新时代正确的自然观,与自然更和谐、更理性地相处。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主办单位: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承办单位:深圳市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媒体合作:三联中读 三联生活周刊

——————————————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好书奖

排版|多拉

图片|网络

为时代发声

为城市立传

为读者增福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