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跋涉8個多小時趕到灣碧鄉,見到了“80後白髮書記”。和公示的照片相比,李忠凱的頭髮幾乎全白了,臉龐比照片上更黝黑,身材魁梧,穿着一件藍黑色夾克,胸前彆着黨徽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灣碧鄉,不僅有1980年的“白髮書記”,還有1981年的“白髮鄉長”

  ◆“白髮書記”李忠凱希望公衆把目光聚集在基層幹部和脫貧攻堅上。“我們改變不了頭髮變白,但能改變這裏的貧窮。”

  ◆李忠凱說,基層幹部不怕辛苦,不怕累,不怕沒時間休息,就怕不被理解,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認同

  新華社記者丨吉哲鵬、丁怡全、王安浩維

  李忠凱火了!他的任前公示照片走紅網絡,讓廣大網友認識了這位“80後白髮書記”。

  他所在的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灣碧鄉,不僅有“白髮書記”,還有“白髮鄉長”。他們的白髮一根根增加,當地貧困羣衆一戶戶減少。增減之間,他們付出的辛勞可見一斑。

  對於意外走紅,李忠凱沒有過多評價,他希望公衆把目光聚集在基層幹部和脫貧攻堅上。“我們改變不了頭髮變白,但能改變這裏的貧窮。”

  ▲ 11月18日,在大姚縣灣碧鄉,李忠凱(右)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走訪。新華社記者王安浩維攝

  “真的假不了”,照片與年齡均屬實

  楚雄州委組織部日前發佈的州管幹部任前公示公告中,出生於1980年8月、現任大姚縣灣碧鄉黨委書記的李忠凱,擬提名爲大姚縣政協副主席候選人。

  在公示的照片上,李忠凱兩鬢蒼蒼,頭髮花白。有網友認爲他的照片和年齡差距較大,質疑其年齡不真實,甚至有網友留言稱“還以爲是‘60後’”。

  16日下午,李忠凱的照片在網上走紅後,他本人並不知道。“太意外了。當天下午4點,縣委組織部給我打電話,讓我覈實一些工作經歷,提供戶口冊和結婚證等證件,我才知道網上在說這件事情。”李忠凱說。

  原來,13日早上6點,李忠凱趕到縣城開會,抽空到照相館照了公示用的照片,當時也沒有考慮太多因素。“平時兩個月染一次頭髮,但有朋友說,頭髮染多了也不好,現在也就不怎麼染了。”

  17日,記者跋涉8個多小時趕到灣碧鄉,見到了“80後白髮書記”。和公示的照片相比,李忠凱的頭髮幾乎全白了,臉龐比照片上更黝黑,身材魁梧,穿着一件藍黑色夾克,胸前彆着黨徽。乍看上去,確實和年齡有差距。

  對於“照片和年齡差距較大”的說法,李忠凱說,人擺在這,“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

  對此,楚雄州政府新聞辦發佈說明稱,李忠凱的出生年月在全國幹部檔案專項審覈中已做過覈實,在提拔前再次做過審覈確認。

  ▲ 11月18日,在大姚縣灣碧鄉,李忠凱在甘蔗地裏進行技術示範。新華社記者王安浩維攝

  “照片上頭髮花白,現實情況也是這個樣子,不是像一些網友說故意弄白的。至於體型,我年輕的時候不瘦,老父親也很壯實,媳婦也不在意我的形象。”李忠凱笑着說。

  李忠凱的老家在大姚縣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家裏還有一個妹妹。引發網絡關注後,他告訴家人不能讓生病的老母親知道這事。“老母親不懂這些,擔心她知道了情緒不好,影響身體。”李忠凱說。

  “我們改變不了頭髮變白,但能改變這裏的貧窮”

  ▲ 在大姚縣灣碧鄉,李忠凱(左二)在羣衆家中走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因爲一張滿頭白髮的照片走紅,李忠凱和鄉里的幹部都很意外,“更多的關注點不應該在某一個人身上,而應該關注基層幹部羣體。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改變山裏的貧困面貌。”

  灣碧鄉依然一片平靜。不少幹部羣衆說,經常看到書記下鄉,都沒有注意他頭髮全白了。灣碧鄉納那村黨總支書李明君也在微信上看到書記“火了”,“在他走紅網絡之前,也有村民說他年紀大,我就說其實李書記年紀還是小的,可能就是因爲脫貧工作壓力比較大。”

  在工作中,李忠凱和同事的壓力確實來自脫貧攻堅和移民後續問題的處理,熬夜加班是常事。雖然看上去有着和年齡不相符的形貌,但談起工作,李忠凱思維敏捷、邏輯清晰,普通話也很標準,各項數字脫口而出。

  灣碧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47戶6477人。在脫貧攻堅戰中,李忠凱結合當地光熱資源、海拔高差以及立體氣候,提出了產業富民經——山上核桃、山下花椒,林中牛羊、江中水產,江岸熱果、江上旅遊。

  記者瞭解到,今年10月李忠凱獲評“楚雄州擔當作爲的優秀基層幹部”,主要原因就是在扶貧工作中表現突出。2014年至2017年,灣碧鄉共有989戶395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碧拉乍、納那兩個貧困村如期脫貧出列,很多羣衆在田間地頭認識了這位“白髮書記”。

  他的幫扶戶之一李明貴身有殘疾,鎮裏把他家納入了易地扶貧搬遷,建了一幢2層的鋼構房。李明貴的兒子被聘爲協警,有了穩定收入,家裏還種了10畝芒果,在2016年順利“摘帽”。

  在工作中,李忠凱很務實。灣碧鄉對面就是以芒果著稱的麗江市華坪縣,灣碧鄉也種植了5萬畝芒果。“對我們鄉來說,種植芒果起步有點晚,還沒力量打造自己的品牌,那我們就借力用力,靠着對岸先把產業發展起來,讓羣衆有錢賺,再把產業做強。”他說。

  ▲ 11月18日,在大姚縣灣碧鄉,李忠凱(左)在指導農戶甘蔗種植技術。新華社記者王安浩維攝

  “基層幹部不怕累,就怕不被理解”

  近年來,雲南省大力提拔使用在脫貧攻堅一線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李忠凱也是其中之一。在脫貧攻堅期內,雲南貧困縣鄉鎮黨政正職、分管領導原則上不調整崗位,“不脫貧、不換人”,李忠凱對今後繼續帶領灣碧羣衆脫貧發展滿懷信心。

  記者瞭解到,灣碧鄉幹部的平均年齡爲三十五六歲。如果光看頭髮的話,鄉里不但有“白髮書記”,還有“白髮鄉長”。生於1981年的灣碧鄉鄉長車宜剛,2011年到灣碧鄉工作,如今同樣變得兩鬢蒼蒼。“個人的外形、頭髮顏色,它是怎樣就是怎樣,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車宜剛說。

  翻看李忠凱和家人、同事的照片,10多年前他也不是現在這樣“蒼老”,頭髮烏黑,身材沒有發胖。李忠凱也不記得什麼時候出現白頭髮、什麼時間開始染頭髮了。

  ▲ 在大姚縣灣碧鄉,李忠凱(左二)在農戶家中進行入戶調查(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也有人說38歲已經不年輕了,但對我來說就是立足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情。”李忠凱說,基層幹部不怕辛苦,不怕累,不怕沒時間休息,就怕不被理解,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認同。

  當前,最讓李忠凱操心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除了今年計劃脫貧的600餘戶以外,灣碧鄉還有55戶沒有脫貧,產業發展還要加大力度;另一件是鄉黨委政府一直想給羣衆建一座橋。

  灣碧鄉與麗江市華坪縣隔金沙江相望,村民往返兩地主要靠輪渡,很不方便。“如果能建成跨江大橋,把大理、麗江的遊客也吸引來旅遊,把咱們好山好水好風光推介出去,農產品走出去,那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好過了。”李忠凱滿心期盼。

  “走紅”之後,有一家全國連鎖餐飲企業和李忠凱聯繫,想幫助灣碧鄉的農特產品打開市場,這讓李忠凱感到“關注也是生產力”,“最好是和我們大姚縣一起合作,讓全縣農特產品都有個好銷路。”

  延伸閱讀

  調研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狀態如何?

  基層幹部的好消息:中央發文規範督查檢查考覈工作

  關注“瞭望”,回覆“公務員”看系列報道

  長按上圖,訂閱《瞭望》雜誌

  瞭望新媒體,給你權威的新聞洞察力

  總監製| 史湘洲

  監 制 | 潘燕

  編 輯 | 唐朵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