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烏什訊(實習記者嚴蓁翎 記者王瑋攝影報道)小墊步、大纏腰、馬步回移、鳳凰三點頭……11月13日,烏什縣前進鎮小學的廣場上,一羣身穿唐裝風格校服的孩子將安塞腰鼓舞得龍騰虎躍,高大的孔子像矗立在孩子們中央,笑而不語。

艾克熱木 · 庫爾班還在上四年級,暑假期間20多天的學習,讓安塞腰鼓在這個11歲的娃兒身上已有了幾分模樣,“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別人打腰鼓,自己非常羨慕,現在我也會了。”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赴京參會的庫爾班 · 尼亞孜認識了來自延安等地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們都願意幫助庫爾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於是在今年夏天,庫爾班 · 尼亞孜從陝西“引種”安塞腰鼓,如今已在學校裏生根發芽。

一切都在等待時間的安排。庫爾班的計劃是,等到合適的時間,邀請安塞縣的農民來現場教烏什的農民跳。

11月13日,烏什縣前進鎮小學,庫爾班 · 尼亞孜在二胡課上指導學生。

“成功的含義不在於得到什麼,而是在於你從那個奮鬥的起點走了多遠”——《心靈捕手》

臨近中午,古箏和二胡的聲音悠揚迴響在教學樓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這些聲音或許會聽到落淚,溼潤庫爾班那些斑駁的記憶。

“我一分鐘都沒有放棄過文化”庫爾班說。

從小與漢族小朋友一塊長大的庫爾班覺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文化不能分開,文化要做語言的後盾,於是他選擇老師這個角色。

“從前人們生活條件差,語言不通,我上完大學,自己經商創業,賺了錢之後,更想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庫爾班說。

從2003年開始,庫爾班自己出資辦學教授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他想幫烏什的孩子打開一個更寬廣的世界,“我必須做點事情。讓孩子們從小生活在濃厚的中華文化的氛圍之中。”

泰戈爾曾在《飛鳥集》中寫下,雲把水倒在河的水杯裏,它們自己卻藏在遠山之中。

15年來,前進鎮小學已經先後培養出8屆小學畢業生480名,其中439名學生被內初班錄取,錄取率高居阿克蘇地區之首。

回首往事,庫爾班很少談及辦學的艱辛。辦學初期,他跑遍周邊400多戶人家,沒幾人願意把孩子交給他,還有家長中途領孩子回家。

想放棄?不是沒有。庫爾班就給自己唸叨一句話——“洪水流走了,石頭會留下來”。

11月13日,烏什縣前進鎮小學學生在上古箏課。

“什麼是愛,不就是尊重、信任和欣賞嗎?”——《愛在日落黃昏時》

烏什縣位於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的天山南麓,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接壤,全縣近九成土地是山區和戈壁荒灘。

“因爲不懂國家通用語言,老百姓的生活有太多的不便。比如生活、購物、農業技術、購買農機。”庫爾班說,“要是語言和文化的問題解決了,那我們能走到更遠的地方,走上更大的舞臺。”

因爲熱愛,所以堅持。因爲堅持,所以庫爾班更願意談談當下。

除了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前進鎮小學的學生還在學習二胡、京劇、豫劇、臉譜、古箏……

“要建立文化自信,就要讓他們先學習。”庫爾班說。

艾克熱木和9歲的妹妹都在這個學校上學,今年他參加了夏令營,先後去了北京、河南、烏魯木齊等地,“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以前都是在書本上、電視上看到,一直都非常向往,我想長大後在北京工作。”

在這些經歷中,艾克熱木就像鄰家小孩一般毫無二致——別的地方小朋友會的技藝,他也會,儘管他來自遙遠的烏什。

對這一點庫爾班早在預料之中,他說如果能讓孩子們建立文化認同、文化自信,就能習慣適應外面的世界,“那孩子們就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如庫爾班所言,“只有語言通,才能感情通;只要語言通,就能心靈通”。

11月13日,烏什縣前進鎮小學學生在上二胡課。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一代宗師》

“瞭解”是一灣淺淺的河流,烏什在這頭,外鄉人在那頭,擺渡人庫爾班就穿梭其間,讓心貼近情相通。

申蕾是在前進鎮小學教學10年的一名語文老師。2007年,得知申蕾的母親不幸身患癌症,庫爾班將2000元錢送到她的手裏。爲了照顧病重的母親,申蕾將近一年沒有上班,庫爾班仍爲她發了半年的工資。

母親去世以後,申蕾重新回到學校工作。這些年,即便有待遇更好的學校邀請,申蕾也沒有離開前進鎮小學。

正如海明威所說,“這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爲它奮鬥。”庫爾班如是,被感動的申蕾如是,從三晉大地來的馬俊華亦如是。

2016年,馬俊華在網上看到學校的招聘,“我被學校裏孩子們唱京劇的視頻打動,這麼遠的地方,竟然有這麼一羣孩子!”來之前,馬俊華向庫爾班電話諮詢過,知道學校缺老師,“他讓我快點來,他說新疆很美。”

馬俊華辭去在社區的工作,在秋天時節從山西運城來到新疆。前進鎮小學是集體宿舍,馬俊華帶着孩子不方便,儘管學校的宿舍很緊張,庫爾班還是給她安排了一個單人宿舍。

快兩年的時間,這裏的孩子慢慢打動了馬俊華,她也越來越喜歡這些孩子,她說以後也會一直留在這,教這些孩子,“成就感越來越多,感情越來越深”。

如今的前進鎮小學,已經變爲民辦公助,有在校生630名,24名教師在教這些孩子。教師中,有20位是來自烏什縣以外,其中8名老師更是從內地而來。

庫爾班像一個磁鐵一樣,把越來越多的人吸引到他周圍。

“一個民族的自信來源於文化的自信。”庫爾班說,讓更多的人瞭解烏什,瞭解新疆,共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好的維護民族團結。

11月13日,烏什縣前進鎮小學操場上,學生們正在表演安塞腰鼓。

11月13日,烏什縣前進鎮小學操場上,學生們正在表演安塞腰鼓。

來源/天山網

監審/金多 編審/田雨梅 編輯/朱小剛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