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業界知名新媒體《環球老虎財經》對外發布一篇標題爲《海外營收增速七年新低,遊族網絡竟修改壞賬計提?!》的深度調研文章,引起了中訪網和各大財經媒體、社會公衆的關注。

  據《環球老虎財經》撰文:11月19日,遊族網絡發佈關於會計估計變更的公告,擬變更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政策。而本次壞賬政策變更後,將減少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從而提振公司年報業績。而在遊族網絡三季報淨利暴增的背後,營收增速驟降的隱患顯現,大批遊戲新品因政策原因,積壓而未上市。

  此前8月份,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通知將對網絡遊戲實施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數量的政策。不僅如此,有市場傳聞監管層以後將對遊戲單獨徵收35%專項稅款。遊戲行業“側改革”的消息一傳出,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普跌,即便是國內的遊戲巨頭騰訊也是遭受重挫。

  遊戲總量控制, 這對於一個海外業務營收下滑,國內市場業務增速不明顯、以量取勝卻無實質研發能力的遊戲公司遊族網絡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未來遊戲行業註定是存量的博弈,騰訊以及網易這樣具備實力的大公司更具備競爭力。在市場紅利消逝後,營收增長放緩、綜合毛利率下滑、應收賬款突出的遊族網絡,也開始“未雨綢繆”,期望通過變更會計估計提減少“計提損失”,從而達到提升業績的效果,渡過遊戲上線通道停滯的“寒冬”。

  國內兩遊戲巨頭佔據80%份額,遊族網絡海外另闢蹊徑?

  2014年,遊族網絡借殼以來,營收和淨利潤穩步上升,營收從借殼之初的8.4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2.35億元,公司經營方向由主攻國內網頁端轉向和主流的移動端和海外市場。

  不過,同遊戲行業的崑崙萬維相似的是,遊族網絡專攻海外或許是因爲國內遊戲市場主要被騰訊、網易佔據,天花板太高。比如在2017年遊戲市場收入2036.1億元,其中手遊1161.2億元,而騰訊的《王者榮耀》單款遊戲就佔手遊市場規模的20%。

  數據顯示,2017年遊族網絡的移動遊戲營收達到23億,同比上年增長79.55%。在其看似不錯的增長勢頭背後,屬於國內的營收部分幾乎可以忽略。海外業務在遊族網絡中佔很大比重,2017年上半年,營收已經超過中國大陸業務。

  實際上,遊族網絡這幾年業績、營收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已經大幅下滑。2015年至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15.3億元、25.3億元、28.14億元,增速分別爲81%、64%和28.14%。2018年三季度,營收增速更是直接下滑至7.79%,爲遊族網絡近7年來營收增速新低。

  在國內雙巨頭格局下,遊族網絡的戰略重點強調“精品化、全球化和大IP化”,公司目前的遊戲產品主要有《盜墓筆記》、《女神聯盟》等,在細分市場有《軍師聯盟》、《刀劍亂舞OL》。但遊戲數量衆多的遊族網絡,還未有一款像《王者榮耀》這樣的爆款遊戲。

  而爲了鞏固其在海外遊戲市場的地位,遊族網絡近幾年開始在海外併購。2016年3月23日收購了一家德國的電腦網絡遊戲、手機遊戲開發商、內容提供商和運營商Bigpoint HoldCo GmbH (下稱BP)100%的股權。但投資者並不看好這家遊戲免費,收入靠購買虛擬道具,並肩負從虧損的336歐元變成盈利上千萬歐元的遊戲公司。

  除了BP,遊族網絡還收購了一家自2012年9月成立以來無任何主營業務收入、連年虧損的資產掌淘科技。令人驚訝的是,這項收購沒有業績承諾,還溢價38倍。而根據其2018年三季報,因收購造成的商譽高達9.94億元,商譽減值風險近兩年來一直是高懸在上市公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近日證監會特意發佈新規提示商譽減值風險,嚴防“商譽雷”。

  急拋回購計劃,爲大股東紓困?

  實際上,公司業績仍在上漲的遊族網絡,股價卻在大幅下跌。自2016年以來,遊族網絡的股價已經從34.79元/股降至今16.88元/股,市值已經從高峯期的400億元跌至150億元。

  股價的下跌,無疑引發了控股股東林奇對於股權質押爆倉的擔憂。

  在2017年12月5日,遊族網絡發佈公告稱,當前股價不能正確反映公司價值,打算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票。但有業內人士認爲,遊族網絡選擇回購必要性不足,此舉或與其股權質押有關。在宣佈回購前幾日,遊族網絡披露了相關股東的股權質押情況,隨後便開始決定回購,動機不單純。

  當時,公司實際控制人林奇幾乎將自己持有的所有股票做了質押,而2017年下半年公司股價大幅下跌,表現慘淡。如若股價再度下跌,遊族網絡控股股東以及其他重要股東在6-7月份質押的股票可能面臨平倉的風險,急拋出回購計劃,或是上市公司在利用全體股民的錢替大股東紓困。

  根據最新的資料,遊族網絡控股股東累計質押的數量佔其持股比例的98.4%,質押以來至今已經有15筆交易達到平倉線,17筆交易超過預警線,而未來三個月將7筆質押交易到期,股權質押的風險依舊存在。

  國外業務營收增速爲近7年新低

  如今,其其國內遊戲業務增速不明顯,引以爲傲的國外遊戲業務出現下滑。增速放緩的背後,或是行業紅利的逐漸消逝。2018年上半年,在54家網遊概念股中有21家公司收入出現下降,騰訊也同樣受到影響。

  除了行業紅利的消逝,網遊“供給側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衆遊戲公司。今年8月30日,國家監管部門提出,要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總量。實際上,在網遊總量控制前,3月28日以來由於審批“冰封”,國內遊戲版號暫停發放,導致網遊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業績普遍不佳。

  雖然衆多遊戲廠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但遊戲總量的控制,對於龍頭企業長期而言影響有限,真正受到衝擊的將是那些中小遊戲企業以及上下游廠商。

  財報顯示,遊族網絡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22億元,同比增長7.79%,實現歸母淨利潤6.83億元,同比增長48.65%,從數據可以看出,其淨利潤暴漲的背後營收增速已然出現斷崖式下滑,爲遊族網絡近7年來營收增速新低,高速增長不再。而作爲其重點佈局的海外業務,已經出現下滑。同時公司目前新品積壓,受政策影響上線時間尚具有不確定性。

  變更會計估計提爲增業績?

  或許是爲了提振業績,遊族網絡變更了會計估計提政策,反而暴露了近幾年上市公司應收賬款暴增的局面。

  資料顯示,本期主要變更賬齡在一年以內,2-3年、3年以上的賬款計提比例。將一年以內的計提比例由5%變更爲3%,2-3年由50%變更爲30%,3-5年由100%變更爲50%,計提比例顯著縮小。

  以一年內的賬款爲例,遊族網絡3%的比例,明顯低於同行業三七互娛、艾格拉斯5%的計提比例。在遊族網絡變更後,其壞賬計提明顯較以往寬鬆。降低計提減值比例,會相對減少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減少對淨利潤的擠壓,從而達到調整公司業績的效果。

  (作者: 曹婧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