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云朵上的五彩丝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羌族刺绣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保护》结题展在中国茂县羌族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羌族刺绣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保护》结题展一一“云朵上的五彩丝线”是由茂县羌族博物馆与四川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国家级课题,重点展现新时代博物馆的独特文化软实力,弘扬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学术课题,有利于传统羌文化在新时代复兴,推动文化、艺术和创新紧密结合,让人民群众了解羌族优秀文化传承,对于羌族文化发展、特色民俗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开幕仪式上,热情欢快的羊皮鼓舞、婉转悠扬的羌笛演奏等国家级羌族非遗项目精彩亮相,让大家零距离感受到了羌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云朵上的五彩丝线

羌绣还可以这么美

此次展览首次向公众揭晓,主要展示本项目历经数年采集的大量羌族刺绣实物、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共分为巧手天工、硕果累累、记录保存、温故知新四个主题,以打破人们对传统工艺展示的固有印象,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艺术表达方式,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呈现羌绣艺术的极致美感。

展览将分别呈现羌族刺绣的区域特点、项目研究的丰硕成果、羌绣技艺的数字记录与保存等。

展览将打破人们对传统工艺展示的固有印象,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艺术表达方式,使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呈现羌绣艺术的极致美感。

云朵上的五彩丝线

一针一线传承千年

羌族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羌绣历经了千年传承和发展,其形成的独特风格已为世人所认同和喜爱,被视为绣中精品,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羌绣分为彩绣和素绣两种,彩绣是用彩线绣出的图案,色彩艳而不俗,层次清晰,装饰性强;素绣则使用黑色或者白色素色线来绣,色彩恬静淡雅,针法细腻,图案布局精致巧妙,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独特美。

绣娘们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渗透着劳动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愿望,十指春风,承载着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从远古的追忆,到现时的普通人家,依然可以触摸岁月的悠长,可以感知羌族女性智慧的转换。

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

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挎包、帽子、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

云朵上的五彩丝线

行走在时尚中的斑斓

21世纪伊始,羌绣随着世界信息化的潮流逐渐走了出去,慢慢受到世人瞩目,2007 年3 月,羌绣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 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的羌绣变地更加美丽,成为我们身边一道具有灵性的风景。

精巧的羌绣香囊

有趣的羌绣饰品

时尚的“羌绣”高跟鞋

精美的羌绣抱枕

植村秀与传统"羌绣"元素

“最美嫁衣”亮相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传统工艺有着极致之美,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工艺融合经典与现代,构建民族风尚的生活美学;当熟悉遇上陌生,当传统碰撞时尚,创造出充满现代美感的新艺术。

我们要把潜藏在针线里的智慧、艺术、精神都如实记录、整理、研究出来,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中丢掉,用我们的方式致敬羌族女性,让五彩丝线绽放云朵,留住羌族文化之根、羌族文化之脉、羌族文化之魂!

云朵上的五彩丝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羌族刺绣图像学研究与数字化保护》结题展展出时间为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2月20日,欢迎大家前往茂县羌族博物馆观展,感受羌绣那些美在指尖的温度和藏在针脚里的信念与传承。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

银针穿梭,丝线往来。

一针一线,独具匠心;

十指春风,妙手可得。

羌人在色彩缤纷的绣布上,

勾勒心灵手巧的画卷。

在绽放的花朵和缤纷的景色里,

传承着经久不衰的古老技艺。

信息via:微茂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