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一定會對李自成張獻忠等36路起義大軍進入重點圍堵,洪承疇,盧象升,祖寬,孫傳庭,秦良玉,曹變蛟等等名帥大將和精兵軍餉,都會投入到鎮壓農民軍的戰爭當中。如果按照咸豐的套路,對待1630年明朝局勢,咸豐肯定會與後金議和,同時,不會妄想什麼五年復遼,只要袁崇煥可以守住就可以。

爲什麼崇禎皇帝面臨內憂外患亡國了,而清朝的咸豐皇帝卻沒有呢?如果換成現代人該怎麼挽救大明呢?

1860年的清朝環境並不比1630年的大明好多少,太平天國的陳玉成石達開李秀成等名將,戰鬥力甚至還強於李自成那些人。而且,江南幾省賦稅重地失守,李自成起碼還沒有拿下江南吧!

咸豐北面還有英法聯軍打天津,可謂是內憂外患。清朝兩大特點就是1個是妥協,1個是放權。咸豐放權給曾國藩,李鴻章和僧格林沁這些名將,讓他們去發揮。而崇禎則是事無鉅細,天天把洪承疇袁崇煥盧象升等人,管的死死死的。

然後就是,咸豐皇帝先穩住了洋人,如果咸豐和崇禎一樣硬剛,就是下死命令調集湘軍北上與英法聯軍決戰,要求僧格林沁不顧死活立刻繼續再戰,最後的結果就是,僧格林沁和曾國藩湘軍全部遭到毀滅性打擊。

而崇禎就是這麼幹的,把已經要肅清李自成張獻忠的,一支支明軍調到遼東和華北,與八旗軍硬剛,最後一支支明軍全軍覆沒。以至於,再也沒有人可以遏制,李自成和張獻忠迅速壯大。

而且,崇禎缺乏放權的勇氣,清朝天天防範漢人,在危急時刻,還可以放權給地方,崇禎有放權地方,用團練保衛朝廷的氣魄,也不至於就吊在樹上了。

曾國藩認爲“國家之強,以得人爲強”,“國家大計,首重留心人才”。崇禎對待人才,確實是過於惡劣,導致,盧象升,祖寬等對李自成百戰百勝的名帥大將不是被殺,就是被強迫送人頭。而咸豐明顯對大臣們的耐心,要更強一點,說白了就是咸豐比崇禎更有耐心。

如果按照咸豐的套路,對待1630年明朝局勢,咸豐肯定會與後金議和,同時,不會妄想什麼五年復遼,只要袁崇煥可以守住就可以。

而一定會對李自成張獻忠等36路起義大軍進入重點圍堵,洪承疇,盧象升,祖寬,孫傳庭,秦良玉,曹變蛟等等名帥大將和精兵軍餉,都會投入到鎮壓農民軍的戰爭當中。從明末農民戰爭來看,李自成等農民軍是根本無法阻擋的。

至於軍餉就看,崇禎敢不敢對遍佈全國的皇親國戚下手了。平心而論,在第2次鴉片戰爭時期,咸豐最後從主戰派默許了議和是不是有戰略因素考慮。穩居局勢,集中力量專打一路,而不進行兩面作戰。

議和穩住後金,開放通商,既滿足了後金對物資的需求,明軍還可以從後金獲得更多的戰馬軍械,加強對李自成張獻忠的軍備優勢。就好像,咸豐穩住英法,隨後從英法購買武器,開放通商一樣的套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