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辽宁文学馆发起的“四季好书”评选活动。“四季好书”评选,为全民阅读推荐书目,以高雅纯正的文学作品引领公众阅读。

“秋天好书”入选的辽宁作家刘嘉陵的长篇小说《把我的世界给你》,这部小说复现了大学时代的纯情、浪漫、青葱。久远的记忆中,纯真的爱情、真挚的友谊、远大的理想、狂放的激情,形成了青春生命的壮丽篇章。下面是辽宁文学馆邀请的记者就他这部小说创作历程做的精彩访谈。

采访嘉宾

嘉宾简介

刘嘉陵,沈阳人,插过队,当过乡村教师,谱过曲,开过机床,做过扶贫工作队员。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曾获“老舍散文奖”“清明文学奖”“辽宁文学奖”等奖项,著作有《硕士生世界》《记忆鲜红》《自由飞行器》《妙语天籁》《舞文者说》《把我的世界给你》等。

新时期大学校园生活的另类书写

——访“秋天好书”入选作家刘嘉陵

记者

刘老师您好!首先对您的长篇小说《把我的世界给你》被评为本年度“秋天好书”表示祝贺!您对此有何感受?

刘嘉陵

先只是好奇,以为准是哪些好心人想要抚慰一下我们这些辛苦的码字者,不忍心看着各位起早贪黑白忙活一场,多少给点掌声吧。但一看评选说明,原来是辽宁文学馆通过书店、网络征集作品,邀请作家、评论家担任评委,经过初评、终评,最终评选出全国范围内的十部作品,这才开始高兴,感谢。经过这么多评选环节,初评完了还有终评,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有含金量的,作为写作者不能不为之振奋。

记者

您认为您这部作品主要靠哪些东西赢得读者的青睐呢?

刘嘉陵

可惜我无法直接面对这些读者,只能猜一猜了。我想首先应该是这个比较稀缺的大学题材吧,资料显示,2016年时全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口已占13亿多人口的12%,有一亿多人了,以后的统计数字还要高,就是说,每十个人里起码有一个上过大学的。这么高的比例40年前想都不敢想。但同时,大学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每年五千左右部的长篇小说产量中,比例又很低,这大概就是我这部小说的优势之一吧。此外,随着至上而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恢复高考40年,民间正兴起一股怀旧风,怀念“黄金的八十年代”,当年那些激情浩荡、大展宏图的“文革”后新时期的大学生,今天已经烈士暮年,他们的青年时代正好与国家的大变革和民族的新崛起重叠在一起,因此成为他们一生中最自豪和最为留恋的一段光阴。我这部书大概契合了这样的怀旧心理吧,虽然小说的主人公是位被剥夺了学习权利的“黑生”,以他为重心的校园生活也比较“另类”,充满挑战性。

记者

一部受到欢迎的文艺作品在题材因素之外,还应该有艺术上的因素。您这部作品除了“写什么”,在“怎么写”上也有独到之处,比如双重的叙事结构。

刘嘉陵

这是今天的长篇小说应该具备的,换言之,艺术上的贡献。说到这部小说的结构,第一稿时几乎就是一部单一结构的大叙事散文,后来觉得不行,自传体小说并不就是自传,更应该是小说,并且应该同今天对接。第二稿时我把单一结构扩展为双重结构,由“儿子”林晓来讲父亲林一木的故事,父亲也跟儿子交叉着讲,父子俩像在唱二重唱,老故事不但与今天对接了,还形成了和声关系。“儿子”并非变相的讲叙者,他自己的恋爱故事也同父亲的故事搅在一起。当然这是个艺术化的结构,真实生活中我只有一个女儿,学的也不是音乐,是美术。国家“开放二胎”时我已垂垂老矣,来不及儿女双全,连弄音乐带搞美术了。但海明威的小说人物说过:“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我就让一个并不存在的“儿子”来讲我的故事,这使叙事更富于变化,表现力也更强了。

记者

您的小说叙事风格很有特点,亦庄亦谐,幽默与感人交织,揶揄、反讽中又透着浪漫、纯真。

刘嘉陵

我心目中的优秀小说应该是举重若轻的,有分量亦有趣,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含着泪的微笑。自传体小说容易自恋,自辩,煽情,写作过程中我尽量避免这样的倾向,时常以自嘲来抑制自恋,作者刘嘉陵时常通过林一木之子林晓之口嘲讽父亲,拿父亲开涮,形成一种反差效果。

记者

您这部作品中好多奇特的故事都是您亲身经历的吗?

刘嘉陵

当然不都是,也不应该与真实生活完全等同,艺术真实才更重要。我从没爬过大烟囱,但当年的大学里的确发生过爬烟囱事件,一个毕业生为了抗议分配不公。后来我就让我的主人公林一木也爬了一回,抗议读书权利被剥夺。另外,京剧版的《列宁在一九一八》也是我写小说时自己造出来的,包括对“样板戏”唱词的戏仿,如果哪个文艺团体真有兴趣演一演,我担保完全可行。

记者

谢谢您!祝您冬安快乐,创作丰收!

作家出版社官方微店 把我的世界给你

小程序

内容简介

音乐学院研究生林晓探家时获悉,与之热恋的女友之父,竟是当年陷父亲林一木于绝境的告密者!改革开放初期恢复高考时,青工林一木考入绿江大学。一封匿名信密告他无资格就读,噩梦由此开始,他被校方除名。在众多师生可歌可泣、别具一格的援助下,他以屈辱的无学籍的“黑生”名份完成剩余学业。三十多年后,新一代学子林晓的恋情,仍被历史阴影所笼罩。

作者简介

刘嘉陵,男,沈阳人。插过队,当过乡村教师,谱过曲,开过机床,做过扶贫工作队员。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1981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曾获“老舍散文奖”“清明文学奖”“辽宁文学奖”等奖项。著有《硕士生世界》《记忆鲜红》《自由飞行器》《妙语天籁》《舞文者说》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