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遼寧文學館發起的“四季好書”評選活動。“四季好書”評選,爲全民閱讀推薦書目,以高雅純正的文學作品引領公衆閱讀。

“秋天好書”入選的遼寧作家劉嘉陵的長篇小說《把我的世界給你》,這部小說復現了大學時代的純情、浪漫、青蔥。久遠的記憶中,純真的愛情、真摯的友誼、遠大的理想、狂放的激情,形成了青春生命的壯麗篇章。下面是遼寧文學館邀請的記者就他這部小說創作歷程做的精彩訪談。

採訪嘉賓

嘉賓簡介

劉嘉陵,瀋陽人,插過隊,當過鄉村教師,譜過曲,開過機牀,做過扶貧工作隊員。198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曾獲“老舍散文獎”“清明文學獎”“遼寧文學獎”等獎項,著作有《碩士生世界》《記憶鮮紅》《自由飛行器》《妙語天籟》《舞文者說》《把我的世界給你》等。

新時期大學校園生活的另類書寫

——訪“秋天好書”入選作家劉嘉陵

記者

劉老師您好!首先對您的長篇小說《把我的世界給你》被評爲本年度“秋天好書”表示祝賀!您對此有何感受?

劉嘉陵

先只是好奇,以爲準是哪些好心人想要撫慰一下我們這些辛苦的碼字者,不忍心看着各位起早貪黑白忙活一場,多少給點掌聲吧。但一看評選說明,原來是遼寧文學館通過書店、網絡徵集作品,邀請作家、評論家擔任評委,經過初評、終評,最終評選出全國範圍內的十部作品,這纔開始高興,感謝。經過這麼多評選環節,初評完了還有終評,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有含金量的,作爲寫作者不能不爲之振奮。

記者

您認爲您這部作品主要靠哪些東西贏得讀者的青睞呢?

劉嘉陵

可惜我無法直接面對這些讀者,只能猜一猜了。我想首先應該是這個比較稀缺的大學題材吧,資料顯示,2016年時全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口已佔13億多人口的12%,有一億多人了,以後的統計數字還要高,就是說,每十個人裏起碼有一個上過大學的。這麼高的比例40年前想都不敢想。但同時,大學題材的長篇小說在每年五千左右部的長篇小說產量中,比例又很低,這大概就是我這部小說的優勢之一吧。此外,隨着至上而下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和恢復高考40年,民間正興起一股懷舊風,懷念“黃金的八十年代”,當年那些激情浩蕩、大展宏圖的“文革”後新時期的大學生,今天已經烈士暮年,他們的青年時代正好與國家的大變革和民族的新崛起重疊在一起,因此成爲他們一生中最自豪和最爲留戀的一段光陰。我這部書大概契合了這樣的懷舊心理吧,雖然小說的主人公是位被剝奪了學習權利的“黑生”,以他爲重心的校園生活也比較“另類”,充滿挑戰性。

記者

一部受到歡迎的文藝作品在題材因素之外,還應該有藝術上的因素。您這部作品除了“寫什麼”,在“怎麼寫”上也有獨到之處,比如雙重的敘事結構。

劉嘉陵

這是今天的長篇小說應該具備的,換言之,藝術上的貢獻。說到這部小說的結構,第一稿時幾乎就是一部單一結構的大敘事散文,後來覺得不行,自傳體小說並不就是自傳,更應該是小說,並且應該同今天對接。第二稿時我把單一結構擴展爲雙重結構,由“兒子”林曉來講父親林一木的故事,父親也跟兒子交叉着講,父子倆像在唱二重唱,老故事不但與今天對接了,還形成了和聲關係。“兒子”並非變相的講敘者,他自己的戀愛故事也同父親的故事攪在一起。當然這是個藝術化的結構,真實生活中我只有一個女兒,學的也不是音樂,是美術。國家“開放二胎”時我已垂垂老矣,來不及兒女雙全,連弄音樂帶搞美術了。但海明威的小說人物說過:“這麼想想不也很好嗎?”我就讓一個並不存在的“兒子”來講我的故事,這使敘事更富於變化,表現力也更強了。

記者

您的小說敘事風格很有特點,亦莊亦諧,幽默與感人交織,揶揄、反諷中又透着浪漫、純真。

劉嘉陵

我心目中的優秀小說應該是舉重若輕的,有分量亦有趣,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含着淚的微笑。自傳體小說容易自戀,自辯,煽情,寫作過程中我儘量避免這樣的傾向,時常以自嘲來抑制自戀,作者劉嘉陵時常通過林一木之子林曉之口嘲諷父親,拿父親開涮,形成一種反差效果。

記者

您這部作品中好多奇特的故事都是您親身經歷的嗎?

劉嘉陵

當然不都是,也不應該與真實生活完全等同,藝術真實才更重要。我從沒爬過大煙囪,但當年的大學裏的確發生過爬煙囪事件,一個畢業生爲了抗議分配不公。後來我就讓我的主人公林一木也爬了一回,抗議讀書權利被剝奪。另外,京劇版的《列寧在一九一八》也是我寫小說時自己造出來的,包括對“樣板戲”唱詞的戲仿,如果哪個文藝團體真有興趣演一演,我擔保完全可行。

記者

謝謝您!祝您冬安快樂,創作豐收!

作家出版社官方微店 把我的世界給你

小程序

內容簡介

音樂學院研究生林曉探家時獲悉,與之熱戀的女友之父,竟是當年陷父親林一木於絕境的告密者!改革開放初期恢復高考時,青工林一木考入綠江大學。一封匿名信密告他無資格就讀,噩夢由此開始,他被校方除名。在衆多師生可歌可泣、別具一格的援助下,他以屈辱的無學籍的“黑生”名份完成剩餘學業。三十多年後,新一代學子林曉的戀情,仍被歷史陰影所籠罩。

作者簡介

劉嘉陵,男,瀋陽人。插過隊,當過鄉村教師,譜過曲,開過機牀,做過扶貧工作隊員。198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

1981年發表小說處女作。曾獲“老舍散文獎”“清明文學獎”“遼寧文學獎”等獎項。著有《碩士生世界》《記憶鮮紅》《自由飛行器》《妙語天籟》《舞文者說》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