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今天(11月22日)出版的“深圳特区报”,在A9版头条位置,发布了如下的新闻:

深圳将以区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大力发展新型公办幼儿园,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要达到50%。

此前的9月6日,“深圳特区报”也曾报道过“公办幼儿园”的话题,透露了一下几个要点:

1、深圳目前公办幼儿园比例不足5%; 2、市教育局已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发函至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要求各区认真落实271所规划幼儿园建设任务,加快规划幼儿园建设,确保今年新建规划幼儿园90所以上; 3、至2018年底,全市公办园占比将达到10%以上。

由此可见,深圳在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比重上,是下了非常大决心的。一年(2018年)达到10%的比例,接下来两年(2019/2020)则需要每年再增加20%的比重,才能完成2020年末占比50%的任务。

这意味着,幼儿园教育在深圳发生了“政策大逆转”。

无独有偶,广州今年也曾宣布,到2020年要把“公办幼儿园”学位数量,提升到全市的50%以上。而目前,广州公办学位只占31.7%。

为什么深圳、广州都把目标锁定在了50%?而达标的年份也都放在了2020年?

原因很简单,这是国家的规定。2018年11月15日,国家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规定:民办园不准上市,资本也不予进入民办营利性幼儿园。“意见”里22次提到了“公办幼儿园”,明确要求:

1、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各地要把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作为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坚决扭转高收费民办园占比偏高的局面。 3、大力发展公办园,充分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 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

很显然,国家的“学前教育”国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学前教育”政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带来什么影响?我的看法如下:

1、“学前教育”政策的变化,其背景是人口国策的重大逆转,以及增长方式的变革。

由于连续多年实施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增长趋势被改变,人口红利逐步终结,老龄化提前到来,由此带来一系列重大问题。为了扭转人口老化的趋势,近年来国家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了“全面二孩”。但生育率仍然偏低,需要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

即将落实的“个税”专项抵扣,就含有鼓励生育的导向。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解决一系列影响生育欲望的瓶颈,其中学前教育的“入园难”、“入园贵”就是比较关键的一个。

截至2015年末,全国5.75万个幼儿园里,公办的比重大约是四分之一。北京上海这种老城市,公办园比例较高,维持在60%左右;而深圳这种新城市、外来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由于一度采取“学前教育市场化”的策略,公办园占比只有5%,就连广州也只有31.7%。

在深圳,公办幼儿园老师收入大概是民办园的2到3倍。民办园教师收入严重偏低,甚至赶不上全职保姆,是全国普遍的现象。这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让他们普遍没有尊严感,成为“虐童事件”的重要背景。

增加公办园比重,大幅提高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成为当务之急。此外,国家还坚决阻断了幼儿园商业化的路径,并试图通过对民办园的补贴,来大幅增加“普惠幼儿园”的比重。应该说,这是一件得民心的重大举措。也体现了转变增长方式的决心。

让幼儿园更多、更好,学费更便宜,让80后、90后们更愿意生二孩,就是此次改革的基本目标。

2、公办幼儿园比重大幅提升,将可能增加“学位房”的新内涵。

在很多城市,“公办园”目前极为稀缺,能上“公办园”的非富即贵,整个公办园招生并不公开。未来公办园数量大增,就存在怎么分好蛋糕的问题。

小学、初中尚不能凭考试成绩入学(会加重孩子负担),幼儿园就更不能了。到那时,必然会采取划片、积分的方式就近入学,如果完全看积分,则房子权重必然会增加。如果使用抽签,也会在较大程度上承认房子。

此前的学位房,是指小学、初中学位。现在,幼儿园学位也将具有价值。教育影响房价的因素,将又增加一项。

毫无疑问,一些小区的价值,将会被高质量的公办幼儿园显著拉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