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中国军网记者 谢学梅摄

“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4月下旬,习主席在考察三峡坝区时饱含深情的话语,久久回荡在大江南北,让亿万国人无比荣光自豪……

国之重器,造福人民。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提升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迄今累计发电超过一万一千亿千瓦时,显著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驻守于此的武警宜昌支队官兵,25年栉风沐雨,用无畏的忠诚执着坚守,300多次出色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宾来三峡视察考察等安保任务;处置危害执勤目标事件50余起,抓获不法分子500多人;执行清漂、除污任务500多次,参与驻地抢险救灾等任务20多次……

三峡库区。中国军网记者 谢学梅摄

以坝为家绘就忠诚底色

为我中华,志守三峡。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支队一茬茬官兵在巍巍大坝上抒写出壮丽诗篇;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支劲旅守卫,大坝巍巍,惊殊世界,创造了多个奇迹,并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伟大设想。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62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勾画出建设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

百年梦想,一朝成真。1994年,三峡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征程正式开启,沉寂已久的峡江两岸顿时喧嚣起来。

伴随着大坝的兴建,武警宜昌支队官兵进驻守卫。他们不断根据目标变化拓展执勤任务,调整执勤方式,誓死守卫大坝安全。

机动大队大队长邹军是地地道道的“老三峡”,从三峡上勤第一天起,他就驻守在这个地方。他清楚记得,三峡大坝上勤仪式现场,支队全体官兵铮铮的誓言响彻大坝。“保卫大坝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坚决做到在外国人面前展示中国武警形象,在中国人面前展示三峡卫士风采……”这是一种宣誓,更是一种承诺,此后,每年新兵入伍的第一堂政治教育课,就是站在雄伟的大坝上,面对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进行庄严宣誓。

每年的国庆节,支队都要组织官兵到安葬有“三峡建设者”的烈士陵园去缅怀英雄。敬上一枝雏菊,献上三分默哀,透过历史的尘埃,激发一种爱党爱国、献身三峡的情怀。

每年的新兵野营拉练,特战“魔鬼周”训练,都将官兵拉到“截流纪念园”等重大历史事件现场,在斑驳的历史尘埃中去找寻强军之魂,不断夯实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血脉的延伸,不断绘就官兵的忠诚底色,转化为守好大坝的无穷动力和责任担当。

泄洪期间坝前巡逻。武警宜昌支队供图

用一流形象守卫一流大坝

官兵们心中明白,大坝的安全既是卫士的生命,更是卫士的使命,大家在大坝上分分秒秒都是在维护生命,履行使命。

“守卫好三峡就是讲政治,保卫好大坝就是保发展,必须精心组勤,严防死守。”支队政委柏爱军告诉记者,“一口清,一眼明,一看准,是三峡大坝每名哨兵的基本功,站在哨位上,神情必须专注,目光必须锋利,远看形、近看证、不远不近看特征,决不能让不明身份的人靠近目标,混入目标。”

中士陈鹏仔细回忆着自己经历的一件事:那年“五一”期间,在六闸首值班的陈鹏和其他两名哨兵,手持摩尔探测仪对一辆小汽车进行安检,摩尔探测仪的指针指向驾驶室座位时,发出“嗡嗡”的报警声。职业的敏感,陈鹏和其他两名哨兵,迅速将驾车的男子从车里带出来。

原来,男子是外地一名来三峡办案的公安民警,想到大坝看一看,没想到被哨兵拦下了。当这名干警知道武警战士们是为了大坝的安全大局着想后,他佩服地说道:“三峡武警机警神勇,果真名不虚传!”

作为外宾来三峡目睹的第一个“窗口”,哨兵的军容军姿至关重要。为抓好军容军姿,支队开设了头顶水罐、领插别针、背捆木板等方法练形体,迎着太阳练眼神,酷暑烈日下练军姿等训练课目,纠正哨兵执勤姿态。

今年9月,几内亚和加蓬总统访问三峡,哨兵林定华、施展鹏在坝顶执勤,2小时纹丝不动让外国元首称为“大坝雕塑”;战士杨吉庆,个子大,军姿脑袋习惯性右偏,他在右衣领上插上四五根针,治好了“偏头病”成了三峡礼仪哨兵。

军姿端正,用语文明。执勤用语是哨兵与被检查者沟通联系的桥梁,为规范哨兵执勤文明用语,支队组织编写了《文明执勤100问》、《三峡大坝执勤500个小窍门》、《礼貌用语常用100句》等教材,邀请地方大学教师为官兵进行常用执勤英语补习,学习礼仪常识,展示了武警官兵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水上巡逻的战士。中国军网记者 谢学梅摄

着眼使命练就无畏胆色

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水上“高速公路”形成了,每天大坝上过往的船舶数百艘,作为三峡的守卫者,支队官兵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2010年7月31日,位于三峡大坝上游的银杏沱码头一艘滚装货轮正排队准备靠岸,突然船仓机房发生大火。船中储存有大量油料、液化气罐等,船上30多名船员慌了手脚。周围有12艘滚装货船纷纷避让,码头一片混乱。火灾发生后,支队官兵最先赶到码头。灭火过程中,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燃烧的危险,党员干部冲在前面科学处置,战士灵活应对奋勇扑救,经过30分钟战斗,火势得到控制。

2016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大坝迎来她“成人”后的严峻考验。那天,正在执行清漂任务的“0202”号超大拖轮舵叶被直径30公分的树桩卡住,导致发动机失灵,巨大的船体失去动力,被大量的漂浮物挟裹着向坝体撞去。情况危急,若不及时处置,拖轮一旦撞向坝体,后果不堪设想。危急时刻,二级警士长杨胜奎驾驶1200马力的WJ1715艇快速向遇险拖轮驶去。小船拖大船,吨位对比犹如用一辆摩托车来拖一台轻型小卡车,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但险情不容犹豫!抛绳、跳帮、固定后,托船的四条碗口粗的缆绳,拉得像张满弓弦。逆流而上,顶浪而行,大船拖出来的时候,缆绳已经断了两股!

“刚建好时的三峡,由于其地位和影响太重要,对普通人来讲显得非常神秘,除里面工作人员外,鲜有外人能够进入。”支队长赵钢介绍。后来随着建设者的逐渐撤离,三峡旅游区的建成,中外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2015年,为响应“三峡工程,造福于民”的号召,实施“一开一免”政策,景区年均游客骤增至100多万。

支队长赵钢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军网记者 谢学梅摄

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严格执行,三峡工程的安全亦要严防死守。支队结合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拓展和调整勤务部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反恐形势的日趋严峻,支队党委意识到,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才能确保目标绝对安全。

他们以三峡反恐为调研课题,积极邀请军内外反恐专家,多次到三峡调研论证,合理调配兵力部署,梯次搭配反恐力量。支队与驻地军分区、三峡集团保卫部、海事和公安部门建立联防联管机制,定期分析安全形势,举行反恐处突和防灾减灾演练,在坝区开展巡逻执勤,及时排堵解疏,化解安全隐患,为大坝筑起牢固的安全屏障。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张争桥 田健 谢学梅

更多精彩请关注

中国武警网https://wj.81.cn

可能还喜欢

【巨变·我守卫的热土】守天下第一大坝,尽卫士第一职责

授衔了!我们成为真正的军人

精彩!高原武警版《沙漠骆驼》来了

本期监制:代   烽

▎责任编辑:吴   敏   

编      辑:王梦园

▎校      对:王龙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