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的笔下, 茶与女人往往是“搭档”。 比如苏东坡自称“爱茶人”, 嗜茶如命, 天天 烹茶、品茶, 贬谪黄州时还亲自种茶、采茶。杭州 不少茶馆门前挂着的那副对联:“欲把西湖比西 子, 从来佳茗似佳人”, 就是他的句子。地点、特 产、历史渊源都非常贴切, 联语中的“佳茗”, 自 然指杭州的“龙井”, 其他地方妒忌不得。茶叶在 杯中的形色, 如佳人婀娜多姿, 飘逸淡雅。但茶 的滋味, 与佳人绝无相通之处。宋人喝茶, 须加 糖、加盐、加姜、加各种作料, 五味杂陈, 并非现 代这种单纯的茶。

明代有个文人叫冯开元, 沏茶都是亲自 动手, 问其原因, 他说侍奉茶如同侍奉美人, 岂能容他人沾手?此公与人谈饮茶, 颇有大男 子主义之心得:“初巡如婷婷袅袅十三余, 再 巡如碧玉破瓜年, 三巡以来, 绿叶成荫矣。”林 语堂先生继承了冯氏的泡茶理论, 但讲得比 他通俗:“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 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孩, 而第三泡 则是少妇了。照理论来说, 鉴赏家认为第三 泡的茶不可复饮, 但实际上, 享受这个少妇 的仍然很多。”

曾任杭州知府的清代官员薛时雨, 写过 一首《一剪梅》, 上阕云:“何处思量不可怜。清 影娟娟, 瘦影翩翩。一瓯香茗一炉烟, 淡到无 言, 浓到无言。”美人的体态纤细苗条, 与瘦瘦 的茶叶片儿颇有几分神似, 至于“时浓时淡” 的雅韵, 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词中之“香茗”, 显然不外乎色香味俱佳的极品龙井之类, 仿 佛一位窈窕淑女, 不仅值得“细品”, 而且“回 味”无穷;倘若是粗茶劣茶, 也许就像面对浅 陋之女般的兴致索然了。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茶文化史中, 具有“美 人情结”的审美倾向者不在少数, 但也有与之 相左的。如舒位写过一首《龙井》:“珍珠一斛 买倾城, 未抵卢仝七碗情, 禅榻茶烟何处扬, 在山泉水本来清……”诗人觉得, 茶叶即便如 同有倾城之貌的美人, 也比不上自己老家安 顺所产的塔山龙井。在他看来,“美不美, 故乡 水”, 茶叶之美, 亦复如是。

有些文人尽管用“美人”、“佳人”之类 来形容自己的嗜好之物, 骨子里却是瞧不 起女人的。人称“疯子教授”的辜鸿铭, 辛亥 革命后到北大任教, 平日里对好烟好茶赞 不绝口, 上课时还专门配一个童仆为他装 烟倒茶。拖着那条长长的辫子, 舒坦地往椅 上一靠, 一会儿吸烟, 一会儿喝茶, 一边慢 吞吞地讲几句课。他喝了几十年的好茶, 居 然喝出了一个“纳妾理论”, 说男人像茶壶, 女人好比茶盅, 一把茶壶可以配几只茶盅, 但绝没有一只茶盅配上几把茶壶的。这分明是歪理邪说, 但一时半会还真没人能驳 倒他。

俞剑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