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我們發文章《日本不僅是對北方四島,對庫頁島也一直念念不忘》,那麼今天,就談一下日本要求的北方四島有什麼歷史依據?

《雅爾塔議定》是蘇美(英)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次祕密交易。美國爲減少在太平洋對日作戰的傷亡和物質消耗,邀請蘇聯對日作戰。蘇聯獅子大開口,提出了許多(包括有損中國主權)的貪婪條件,美國答應了。其中《雅爾塔協定》中有一條,千島羣島歸蘇聯。沒有明確現在所說的北方四島,所以日本有無要求這北方四島,就關鍵看北方四島是否屬於千島羣島。

1945年的《雅爾塔協定》中關於蘇聯對日本的規定是這樣:

斯大林同意在擊敗德國以後三個月內,加入對日本作戰。蘇聯戰勝日本後,將可收復庫頁島南部、獲得千島羣島,並保障其在大連港、中東鐵路、南滿鐵路的利益,以及恢復俄羅斯海軍在旅順口的租賃作爲報酬。

密約中涉及到大量中國利益,但國民政府直到7月份才得知內容。密約其中一條規定,當時日本控制的千島羣島歸屬蘇聯,而北方四島就屬於千島羣島的一部分。那麼蘇聯爲何要北方四島,美國爲何又會同意?我們可以從北方四島的歷史淵源以及蘇美各自的利益考量來分析。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俄國在黑龍江領域的擴張中止。俄國人選擇繼續往東北擴張,他們抵達了勘察加半島,發現了千島羣島。1711年,一批俄國探險者登上了千島羣島。1779年,千島羣島被沙俄納爲自己國土。俄國的擴張很快就跟日本發生了衝突,1811年,日本捕獲了一名沙俄船長,次年,俄國人也抓獲了一名日本人。當時俄國人希望跟日本通商貿易,但是奉行閉關鎖國的日本幕府拒絕了。黑船事件後,日本被迫開放國門,跟俄國人的談判也隨之展開。1855年,雙方簽訂了《日俄通好條約》,條約中確定了千島羣島的歸屬問題,北方四島歸日本,其餘的歸俄國。

但是事情並沒完,過了幾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侵佔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領土,條約裏沒有提到庫頁島,證明當時俄羅斯人還不知道庫頁島。等到俄國人發現庫頁島後,發現庫頁島上已經有日本人定居,說明日本早俄羅斯一步就到達庫頁島。因此雙方衝突不斷。後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也開始對外擴張,在北方領土問題上跟俄國人互不相讓。1875年,雙方經過談判,達成協議,簽訂《聖彼得堡條約》,日本讓出庫頁島,而俄國則將北千島羣島讓給日本,雙方的衝突暫時告一段落。

日本通過日俄戰爭後雙方簽訂的《朴茨茅斯和約》,日本在中國滿洲南部和朝鮮半島獲取了大量權益,對俄國來說,這場戰爭引發了嚴重的國內危機,爆發了1905年革命。革命雖然被鎮壓,但是沙皇的統治日漸衰落。1917年十月革命徹底終結了沙皇的統治。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宣佈廢除過去沙皇時期的不平等條約,大多數不平等條約都是對沙俄有利的,除了《朴茨茅斯和約》。因此,日本是無法接受的,直到1925年《日蘇基本條約》簽訂。這份條約繼續維持《朴茨茅斯和約》的有效,日本繼續擁有庫頁島南部,同時日本還獲得了北部地區的石油等礦產開採權。

對於蘇聯來說,這只是權宜之計,新生政權太虛弱,不得不採取示弱的外交策略。但以俄國人的稟性來說,這個仇遲早是要報的。隨着納粹的覆滅,蘇聯的國際地位急劇上升,那麼拿回沙俄時期的戰利品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北方四島的戰略位置極爲重要,西面是鄂霍次克海峽,東面是太平洋。對蘇聯來說,北方四島既是前進基地,又是守衛遠東地區的鎖鑰,蘇聯可以從這裏東出太平洋,跟美國爭雄,還能南下遏制日本。

因此,斯大林出於復仇的心理,以及對戰後格局的考量,一心要拿下北方四島。因此,當羅斯福提出要蘇聯進攻日本時,斯大林就提出了包括千島羣島在內的諸多條件。事實上,爲了搶佔北方四島,蘇軍是在日本已經宣佈投降的情況下發動攻擊的。

北方四島是指日本東北端的國後島、色丹島、擇捉島和齒舞羣島,俄羅斯稱之爲南千島羣島。總面積大約5000平方公里,擇捉島、國後島和色丹島上共有大約16000居民,基本上是俄羅斯人,齒舞羣島無常住居民。

北方四島的資源非常豐富,島上有豐富的金礦、銀礦、銅礦等等,島周邊的海域漁業資源非常豐富,自古就是漁場。最早在這裏生活的是阿伊努人,也就是日本的原住民,當然現在數量已經極爲稀少。日本北海道松前藩曾經記錄,1615年,阿伊努人向松前藩領主進獻海獺皮毛。1644年,幕府要求各藩繪製其屬地地圖,松前藩繪製的地圖中包含了北方四島,後來日本就依據這份地圖說北方四島“自古以來屬於日本”。

在1905年日本和俄羅斯簽署了《朴茨茅斯和約》之後,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這些權益。因此,1945年的《雅爾塔協定》其實就是蘇聯要求奪回被日本奪取的土地和權益。這點非常重要。

在1855年的日俄《日俄和親通好條約》中規定了北方四島屬於日本,千島羣島(不含北方四島)屬於沙俄。這個狀況,在1875年日本和沙俄相互交換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羣島之後,就改變了。

即:既然蘇聯在1945年《雅爾塔協定》要收復因1905年《朴茨茅斯和約》失去的土地和權益,就意味着千島羣島就不應該在內。即便千島羣島在內,也不能包括北方四島,因爲沙俄自願出讓的千島羣島並不包括北方四島。既然沙俄承認北方四島不是沙俄的,那麼蘇聯佔領北方四島,就是搶佔和侵佔。

這就是日本爲什麼堅持要回收北方四島的原因!沙俄自願交換的千島羣島並不包括北方四島,現在俄羅斯竟然聲稱北方四島屬於千島羣島,豈非強盜!

但蘇聯和俄羅斯爲什麼堅持北方四島屬於千島羣島呢?其理由和依據是什麼呢?

最大的理由和原因就在於1875年日本得到俄羅斯的千島羣島後的行政區劃問題——日本在自願交換得到千島羣島把北方四島和千島羣島放進共同管轄區域,作爲千島國的一部分。

管轄北方四島的北海道根室振興局

1905年到1945年北方四島的行政區劃

在1875年日本和俄羅斯自願交換土地之前,北方四島分佈屬於北海道的千島國和根室國進行管轄:國後島和擇捉島兩個大島歸千島國管轄,色丹島和齒舞島歸根室國管轄。

千島國主要的治理是在擇捉島,一個島就設置了四個郡:擇捉郡、振別郡、紗那郡、蘂取郡。

1875年,日本通過自願交換得到沙俄的千島羣島後,在那裏設置得撫郡、新知郡、佔守郡三個郡,並歸千島國管轄。

1885年,根室國花咲郡的色丹島被設立色丹郡,並歸爲千島國管轄,至此根室國只管理着北方四島的齒舞島,直到1945年被蘇聯佔領。

1897年,北海道廳設立根室支廳和紗那支廳,管理原先千島國和根室國的轄地。根室支廳管理國後島、色到島、從沙俄得到的千島羣島三郡。紗那支廳管理擇捉島。

1903年12月,根室支廳和紗那支廳合併。北方四島再次和千島羣島放在同一機構管轄。

2010年,根室支廳改爲根室振興局。

下圖是根室振興局的行政區劃地圖

根室振興局管轄範圍,A.齒舞羣島、B.色丹島、C.國後島、D.擇捉島、1.根室市、2.別海町、3.中標津町、4.標津町、5.羅臼町、6.色丹村、7.泊村、8.留夜別村、9.留別村、10.紗那村、11.蘂取村

即:北方四島,除了齒舞島一直是根室支廳管理之外,國後、擇捉、色丹三島都曾經被千島國進行管理,最後由根室支廳進行全部管理。

從日本的性質區劃歷史來看,北方四島和千島羣島兩次被合併,分佈被劃歸爲千島國(千島國從來沒有管理過齒舞島)和根室支廳進行管理。但不如何如劃分,日本在北方四島和千島羣島的管理上,就是以擇捉島爲中心進行管轄。

因此,在1903年之後,北方四島和千島羣島就被日本放在一起進行管理。這個行政區劃,成爲俄羅斯認爲北方四島是千島羣島一部分的關鍵證據!

綜述

北方四島是否屬於千島羣島,日本和俄羅斯各有各的理由,而且都是堅實的理由!

千島羣島是俄羅斯自願出讓的,不屬於日本搶奪;俄羅斯自古以來都承認北方四島是日本的。這是日本的理由。

北方四島和千島羣島屬於同一個日本行政區域,可見北方四島是千島羣島的一部分。這是俄羅斯的理由。

各位讀者,你們怎麼認爲呢,認爲誰更有理由佔據這北方四島??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