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陳志朋反串的微博上了熱搜。只見他穿着大紅禮服,頭戴帶着雉雞翎的盔帽,現身T臺。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因爲着裝打扮而上熱搜的了。

  每一次,帶着嘲笑意味的“他這是怎麼了?”總是紛紛出現在評論區裏,在很多人眼中,他似乎不太正常。

  有認爲他爲了復出博眼球的,更有甚者開始猜測他的性取向。知乎上還出現了:“陳志朋爲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問題。

  然而卻很少人發現,他這種只在時尚圈纔有的審美是從小就有的。在很多的採訪中,就能知道:

  他出生在一個“美髮世家”,從小就愛DIY;小虎隊散夥後去當兵,被分配到文工團,幫豫劇皇后縫亮片、給舞臺做服裝;迷上了音樂劇,主演的《看見太陽》曾站上百老匯舞臺;重返演藝圈後一個人學會了化妝、做頭套……

  他是真的對服裝造型懷揣着熱愛的,這些是能夠讓他感到幸福的事。

  知乎裏的那個問題,底下有個回答我比較贊同:

  

  不念過往,開心輕鬆,明確方向,做了自己。他不是小帥虎,不是爾泰,不是張國榮替身,也不是你們認爲的奇裝異服愛好者——他要做自己的千面男爵,他覺得那就是自己,他很開心。其他的,不重要。

  人生呀,活到這個時候才明白,也不算晚,不是嗎?

  

  正如陳志朋自己所說:“如果上帝給你一個重新調色的機會,你爲什麼不去調得更好呢?

  02

  《加勒比海盜》裏有一段經典對話:

  傑克船長問他的父親蒂格船長:您看了一切,做了一切,最終活下來了,靠着訣竅吧,生存的訣竅?

  蒂格船長回答說:不是僅僅永遠活着,傑克。真正的訣竅是,永遠活出自我。

  活出自我,也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了。

  不少人也對這樣的雞湯嗤之以鼻。“活出自我?有什麼意義?”

  在一本二戰回憶錄中,就能找出一些答案。

  在集中營中,人的生命價值和人的尊嚴不再得到認可,人被剝奪了意志併成爲將被消滅的對象。在這一環境的影響下,人的個體自我逐漸地失去價值觀。

  非人的待遇使裏面的每個囚徒,只擁有了活着和死去的差別。

  但這些曾經生活在集中營中的人都還記得,有些人可以在棚屋中安慰別人,並給出自己最後一片面包。

  他們在數量上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他們提供了足夠的證據證明,人可能會被剝奪一切,但有一件東西除外:

  人們最後的自由。即在既定的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選擇自己的方式。

  

  他們在集中營的生活,他們的受難和死亡,證明了一個事實:不能失去最後的內心自由。

  人的內心力量可能使他超越外部命運。

  我想被這樣的內心力量所驅使,而做出的選擇,大概就是“活出自我”吧。

  

  而內心自由是擁有切實的幸福感的前提,保有內心的自由,就是活出自我的意義。

  

  03

  在我們意識到要遵從內心,過好自己生活的前提下,還要懂得專注自我,不肆意評判他人。

  新京報之前在街頭採訪路人,詢問他們對“娘炮誤國”這個說法的看法。

  很多人都表達了對這句話的不認同,認爲“外表溫柔、禮貌並不代表內心不強大”。有一個小哥哥很特別,直接回答說:“鍵盤俠誤國”。

  這句話引起了無數人的點贊。

  那些躲在鍵盤背後,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其他人指指點點,以爲自己什麼都懂,甚至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抱以莫須有惡意的人,的確比較“誤國”。

  我們已經領教了很多鍵盤俠的可怕事蹟,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自己成爲一個鍵盤俠。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64:道德評價》裏提到,道德綁架、網絡暴力,要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的改觀,精讀君對此並不樂觀。

  在這種情勢下,更具建設性的做法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從自身做起,從影響身邊人開始,從改善微環境開始。

  

  不隨意評判他人,尊重每一個的選擇,更不應該用自己的道德準則對他人的選擇進行評價。

  這纔是一個成熟的人,應有的表現。

  04

  赫爾曼·黑塞的《悉達多》裏所說:我無權去評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爲自己作出判斷。

  

  

  當一個人能夠如此單純,如此覺醒,如此專注於當下,毫無疑慮地走過這個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賞心樂事。

  人只應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屈從於任何外力的驅使,並等待覺醒那一刻的到來;這纔是善的和必要的行爲,其他的一切均毫無意義。

  

  別人的人生屬於別人,你沒有資格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你的人生只屬於你,你也不應該被外界的聲音,擾亂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不用自己的生活,去衡量他人的生活;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他人的價值觀。

  

  悅納、認可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悅納、認可更多樣的生活方式。

  

  畢竟活着就是爲了幸福,爲了自己的幸福,也爲了別人的幸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