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ta们在行动…

走进民众  关爱社会

为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梗的规范化救治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于 2014 年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 11 月 20 日为“中国 1120 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 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 120 分钟”。

在第五个“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泉州市第一医院为加强急性心梗的知识宣教,向公众普及出现胸痛症状及时拨打 120 的意识等急救自救常识,积极响应中国胸痛中心总部以“守记两个120,心梗时刻能救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城东院区

东街院区

今天上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林荣主任、心内科戴若竹主任以及陈天宝副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8名志愿者分别在城东院区和东街院区的门诊部、急诊科布置心梗救治宣传标语,向收费处、药房、诊室等区域的候诊患者或家属发放相关治疗知识手册近2百份,普及心血管疾病防护常识。民众仔细听讲,认真阅读,有的还积极探讨,他/她们表示要牢记这些知识并告诉家人。

城东院区急诊科

东街院区急诊科

东街院区门诊部

设在城东院区的义诊活动现场人潮涌动,20名心内科医护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在门诊部大厅并行排开,疾病就诊、健康咨询、生命征检测、血糖测量各项工作紧锣密鼓,齐推并进。三个小时的义诊活动现场接诊患者30余人次、咨询近百人次、测量血压50人次、检测血糖20人次。用实际行动,把暖心行动送给广大病患者。

下午,由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专家成员:中国胸痛中心培训讲师林荣、中国胸痛中心评审专家陈天宝带队一行专家来到丰泽区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慢性病患者及家属深度交流,强化民众对心梗知识的了解,走出“胸闷可以忍一忍”“胸痛自行服药”等误区,意识到了急性心梗抢救的第一道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及时拨打120。

林荣主任给民众分析了目前心梗救治的最大瓶颈是老百姓不懂心梗的常识,不了解有急性胸痛要尽快就医的道理而延误治疗,同时讲述了急性心梗常见的特征,巧妙地把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强调了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疗,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3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6小时内及时开通血管,也能发挥很大作用,一旦超过12小时疗效就差很多。急性心梗的救治是一场和死神的赛跑,时间越短,预后越佳。

林荣主任介绍中~~~

陈天宝副主任介绍道,泉州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7月份通过了泉州市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以来,急性心梗的急救范围覆盖了泉州地区及周边的部分地区。胸痛中心不断优化与规范胸痛诊治流程,展开多学科合作,完善心梗救治的绿色通道,积极与120、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密切合作,做到院外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无缝对接,大大缩短了心梗的救治时间,平均救治时间从120分钟缩短到65分钟,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陈天宝副主任介绍中~~~

据了解,我国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发生,但是仅有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救治。普及急性心梗救治理念迫在眉睫,走进民众,深入了解他/她们缺乏哪方面知识,需要什么指导,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延伸医疗服务的重点。通过本期系列活动,泉州市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明确了下一步的健康知识宣教方向,相信可以更好地指导民众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最终实现提高心梗救治水平和成功率,降低心梗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的目标。

大家认真听讲中

讲课后接受咨询

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救治流程,更能理解医务人员对社会的责任心与担当,提升了应急自救、社会互救的能力,期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

整理编辑:大宝

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转载请注明出处:泉州医声

3.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泉州医声公众号由泉州经济网主办。如果你有泉州医疗界有趣的故事想要与我们一起分享,我们期待你的来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