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九原春秋】麻池古城故事多|喜马拉雅同步播出

BY

秦汉时期的九原

麻池古城故事多

麻池古城非常古老,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产生在战国时期,现在保留下来的城墙,是秦汉时期的遗迹。古城的具体位置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政府西北,昆都河以东三点五公里,南距黄河八公里。

由于南临黄河背靠阴山,控制着阴山中路最重要的通道——石门峡谷,所以,麻池古城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能孤立地看待麻池古城,它是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布防系统里的指挥中心,与周边的几座古城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扼守阴山石门峡谷的防御体系,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这些古城分别是孟家梁古城、古城湾古城、东老臧古城、石家碾房古城、城梁古城、梅令山古城、下城湾古城和冯湾古城。

这些看似散乱的秦汉古城,分布却大有文章,仔细研究后可以明显的看出,古人是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来排兵布阵”的,十分严谨、缜密。看看古代兵家对包头境内古城的排布,就可以了解这些城池位置安排的奥妙。

麻池古城(九原郡治),孟家梁古城(九原县治,今消失,遗址为包钢废钢厂)位置都在石门峡谷即今天昆都仑沟南口,而冯湾古城和梅令山古城(石门障)扼守石门峡谷所在的昆都仑沟北口,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用几个古城的屯兵互相呼应,守护石门水道和峡谷,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通过这条石门峡谷进入阴山以南。

麻池古城遗址

另外一条九原境内的主要通道,阴山——五当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城湾古城和城梁古城遗址在五当沟北口,当五当沟穿越阴山之后,向南进入黄河冲积平原的最狭窄处,古人部署了古城湾古城(汉代稒阳城)古城东侧是东老臧古城(汉代称咸阳县),这样部署有明显的军事目的——扼守五当沟,同时与麻池古城呼应,保障阴山南麓的云中郡和九原郡之间的交通畅通。

五当沟

所以,若从空中俯瞰包头境内的古城分布,实在是在阅读一部精妙无比的古代兵家地图。

包头在秦汉时期保留下的九个古代城障,有一个共同的中枢神经,就是麻池古城。

在战国时期它叫临沃(九原邑治),秦代叫九原郡(郡治),汉武帝时期,把九原郡分成朔方、五原两个郡,麻池古城成为五原郡治。

现存的麻池古城遗址里保留了南北两个城,北城是秦代的九原郡治,南城是汉代扩建后的五原郡治。

南城南墙和北城北墙中部,有二十米左右的豁口,为秦汉时期的城门旧址。

城墙为就地取土夯筑。

建国以后,有关部门在麻池古城城垣和周边墓葬群多次考察,民间百姓在建房挖窖的土方施工中挖出过大量安阳布范、布币、刀币等战国时期的钱币,这些古钱文物可以证明战国时期麻池古城已经出现。

那么,古城在战国时期到底是哪座城池,目前学术界说法较多,有九原邑城、临沃古城、稒阳城、宜梁古城等多种说法,本文取临沃古城(即九原邑治)说。

麻池古城建城时间已不可考,大约建立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公元前三百年)后的公元前三百零二年前后。

到东汉晚期的公元二百一十五年,曹操掌握中央政权时,五原郡与朔方郡、云中郡合并为新兴郡,郡治麻池古城也逐渐消失。

但是,作为历史上的郡邑治所,它历经了战国、秦、两汉,存在了五百余年,是阴山河套地区、包头市重要的国家级历史保护遗址。而且,在麻池古城存在的五百年间,它见证了战国到秦汉三个历史时期“北边”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也与这座古城有关。包括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秦代的秦始皇、蒙恬、公子扶苏,西汉时期的汉武大帝、卫青、司马迁、呼韩耶单于、王昭君,东汉时期的大司徒蔡邕、五原太守崔寔,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吕布……

资料来源:九原区政协

编辑: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蕴

责任编辑:周蕴

九原发布热线:0472 6939913

投稿 ▏公益 ▏活动 ▏宣传

扫描二维码

关注九原发布

请点击“阅读原文”收听喜马拉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