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聯想副總裁、移動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常程的一則配有“顫抖吧!!小米!!“幾個大字的微博引起了熱議。

實際上,常程類似的微博數不勝數,比如在今年的蘋果發佈會結束後,他的微博是:

“一隻Apple迄今爲止都做不到的產品,發佈會3個月後 可以擺一起比一比了。“

事實上,不止常程的微博經常有此類對比,聯想官方微博也不乏類似言論,比如早前的“聯想手機性價比已經全面超越小米”。

面對以上種種言論,有網友把如今存在感極低的聯想手機評價爲“碰瓷俠”,誰能想到曾經中國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如今只能靠到處碰瓷來找關注點。

1、手機市場格局已定,式微的聯想手機已沒有存在感

聯想手機在運營商時期擁有很高的話語權,早在2011年、2012年,聯想手機曾一度坐上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寶座,後逐漸被華米OV超越。

2015年手機業務出現同比下跌2.5%,從國產第一變爲國產第三,成爲聯想集團鉅額虧損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掉隊的前一年,聯想手機用29億美金從谷歌手機將日薄西山的摩托羅拉併購過來。

楊元慶認爲這筆買賣很划算,但奈何自此後,摩托羅拉的好牌子也沒給聯想帶來多大的實質性銷量,聯想手機在國內日漸式微。

在2016年,聯想移動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經不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僅賣出手機300多萬臺,甚至趕不上360手機。

2017年,第三方數據顯示聯想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只有179萬臺, 到了2018年,聯想手機在國內市場的存在感進一步降低。

在數據調研公司公佈的手機銷量排名中,聯想手機已經被歸類在others中,前三季度的具體銷量數據不得而至,但也有媒體報道稱,聯想手機今年迄今爲止銷售了100萬臺左右。

2015年到2018年是聯想手機失落的四年,從第一到如今的榜單無名,聯想手機真真實實的證明了什麼叫虎頭蛇尾。

從如今的國內手機市場來說,強者恆強的格局已定,想要重振輝煌的聯想無異於癡人說夢。

2、從收購摩托羅拉到自廢武功,聯想手機做錯了什麼?

這兩年,在新聞輿論界,批評聯想幾乎成爲了政治正確。其中,聯想手機業務的大潰敗尤爲典型,從收購摩托羅拉到自廢武功,聯想手機用了不到三年時間。

對於當時的掉隊,聯想現任掌門人楊元慶當時稱:

兩年前聯想走運營商道路,聯想產品有競爭力,雖然低端產品較多,但運營商有補貼,利潤尚可;現在運營商減少補貼,其市場佔有率從半壁江山掉到30%以下。這是聯想手機下滑的主要原因。

成也運營商,敗也運營商,楊元慶簡單幾句話就將聯想手機下滑的主要責任推給了曾經助推聯想登上國產手機第一寶座的運營商。

自那以後,聯想高管楊元慶等對於手機業務的態度是“壯士斷腕、重振雄風、打一個翻身仗、重生”這樣豪言壯語。

當然聯想手機的在國內市場的潰敗,和太過於依賴運營商有關,但一副好牌打成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人的原因。

頻繁變動的管理人員、戰略搖擺不定和定位不清晰,業務線混亂,再到如今的碰瓷式營銷,這些共同導致了今天聯想手機尷尬的局面。

柳傳志老爺子當年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但在聯想移動上,這幾年從劉軍到陳旭東、喬健,再到姜震、馬道傑、彭貝力等,再到如今的常程。

短期內換帥動作不斷,人來人往、一年不如一年,過於頻繁的人事調整,對於聯想移動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在關鍵的戰略執行上無法深入和持續。

而聯想手機的產品線,那纔是真正的一個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從黃金斗士、樂檬、S系列、ZUK、VIBE、Moto六個產品系列,到保持ZUK和Moto,去除VIBE和聯想……

再到後來又保留聯想和MOTO,取消ZUK,如今又讓ZUK迴歸,由此就可以一窺聯想手機的戰略和定位到底有多亂。

相比其它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友商,小米戰略目標就是性價比,OV不遺餘力深耕線下、主打時尚牌,華爲則持續不斷的砸錢搞研發做精品,而聯想的方向則變了又變,每況愈下。

3、除了蹭小米式營銷外,聯想手機還有救嗎?

2018年的中國手機市場,進一步顯現出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國內一些小廠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在Canalys公佈的中國市場第二季度手機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從去年Q2到今年Q2,其他廠商的市場份額從33%降到了18%,負增長51%。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錘子科技艱難求生的傳言不斷,美圖手機最終選擇了跟小米合作的道路。

11月19日,在小米發佈2018年Q3財報的同時,還宣佈了與美圖的戰略合作:

小米將獲得美圖手機品牌和相關影像技術,以及大部分智能硬件的30年全球獨家授權。

2018年手機市場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加之大環境處於下跌態勢,對於美圖而言,手機業務與其掙扎求生不得,授權給小米不啻於一種解脫。

美圖手機的斷臂求生,給國內其他存在感極低的手機品牌指明瞭方向,對於聯想手機業務而言或許是一種參考。

實際上,美圖手機的定位和品牌價值在提升小米的原先的氣質上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對此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李楠在知乎上發表了自己對小米與美圖合作的看法:未來的手機行業會是大集團+副牌的戰爭了,細分市場獨立品牌的確機會不大了。

但拿今天的聯想手機來說,也許只對聯想有價值,對華米OV等任何大廠而言,沒有任何價值。

2018年對於聯想手機業務是非常煎熬的,聯想移動業務中國區負責人常程在Z5 Pro的發佈會上坦誠:

你們從來想象不到的過去的9個月裏,我們那些不自信,我們那些糾結,我們那些無助,我們那些絕望,我們那些想放棄。

當然連鹹魚都有翻身的夢想,對於聯想手機這個曾經的王者而言,只要不徹底放棄治療,還會有救嗎?

小米手機在2015年手機出貨量超過一億臺後,在2016年曾跌入低谷,最終年銷量7000餘萬臺。

但小米在2017年實現了再度崛起,雷軍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除了小米”。

經過兩年的調整,小米重新恢復高速增長,這主要得益於小米痛定思痛,在關鍵時刻果斷出手解決問題。

比如,供應鏈上果斷換帥,雷軍親自上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此外,在線上渠道出貨量放緩的時候,小米果斷開設小米之家線下店,號稱不做廣告的小米,也請起了代言人,投放電視和網絡廣告。

在如何走出低谷這件事上,聯想手機需要學習小米的並不是如何管控供應鏈,開設線下店和請代言人,或者投廣告,而是小米麪對問題時的知恥而後勇,以及果敢和堅決。

如果,依舊熱衷和沉醉於對小米或者蘋果這樣的強大競爭對手的碰瓷式營銷中不可自拔,只能讓品牌價值再次受損,留給聯想手機的時間不多了。

最後,送聯想手機八個字:別驕傲,皇冠會掉;別碰瓷,小米會笑!

氫媒工場是科技圈內知名自媒體,在鈦媒體、虎嗅、新浪科技、界面等平臺開設專欄,同時也已入駐i黑馬、騰訊新聞、知乎、雪球、搜狐科技、一點資訊等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