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出国的机会,有些人甚至因为喜欢国外某些地区的环境而留了下来。可以说,如今的中华儿女遍布在了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他们又被人们统称为“华人”。

对于这些人,虽然他们身在异乡,但是大部分的人并不忘本,他们还会和当地的中国朋友一起过春节。这样的事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德国,却有一个名为迪特福特的小镇,这里生活的人们明明都是欧洲人,但是却总是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并且还过了九十年的春节,这是为何呢?

迪特福特小镇位于德国西南巴伐利亚州,从外形特征可以看出,他们是纯正的日耳曼人,但是这里的人们却都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词语,虽然不能说出完整而流利的中国话,他们甚至将中文定为了自己的“官方语言”。

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小镇中的人们,为何会如此喜欢中国,并且还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呢?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在中世纪时期,迪特福特小镇不想纳税,于是便躲在了城墙脚下,自欺欺人地认为别人看不见自己。收税官见此,便生气地说他们和躲在了长城下的中国人一样。

第二种说法:这个小镇很早便和中国开始做生意了,并且长期从中国进口丝绸、茶器、茶叶和香料等物品,因此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程度是比较深的,并且逐渐为中华文化所吸引,并且以称自己是中国人为骄傲。

这里的人们很清楚,在中国,有一个盛大的节日——春节,和他们的圣诞节有得一比。虽然他们并不能完全了解春节的真谛,但是他们看过中国人过春节,因此便将其当作了一场狂欢。从1860年开始,就有人在迪特福特小镇过起了中国的“春节”。在春节的这一天,迪特福特小镇的人们都会走上街头,一起狂欢、游行,在遇到朋友的时候,甚至还会互相道一句“恭喜”。

到了1928年之时,迪特福特小镇正式举办了第一届的“中国狂欢节”,并且将这个传统延续了九十多年。在这一天,迪特福特小镇的大街小巷上都会挂灯笼,写福字,画中国龙。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是在中国。而且,他们还会有表演,有人会扮演包括皇帝、公主、妃子、御林军等角色,为大家助兴。这里的人们,甚至会在除夕夜的那天晚上吃饺子。

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春节太热闹了,因此吸引了众多其他地方的游客到来,也为小镇获得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参考资料:《中国狂欢节》、《看看欧洲唯一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地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