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的現場挑戰採用路演式的同場競技,按照事先抽取的答辯次序依次陳述、現場問答,評委根據技術創新需求解決方案和現場答疑情況現場打分、綜合排名。本屆創新挑戰賽專家評審組共有9人組成,均爲正高級職稱,其中包括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申長江、廈門大學尹應武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院院長呂家瓏教授、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機電系主任張奕教授等4位省外專家。另一人爲企業評委。

三個團隊獲得優勝獎 甘霖 攝

“蘭州高原夏菜連作障礙難破解,我來應戰!”

甘肅豐之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出的“蘭州地區高原夏菜連作障礙的最佳解決途徑”,是中國創新挑戰賽(蘭州)現場賽“攻擂”團隊所競逐的3項10萬元大獎之一。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上海峯瑜生物科技公司、甘肅綠能農業科技公司和省科學院生物技術所等省內外4家挑戰團隊,聚焦該創新需求進行現場比拼,分別提出了抗重茬微生態製劑、海洋生物肥殼寡糖等解決方案。

“我們想通過這一創新需求解決高原夏菜的土壤問題,希望把農戶連年耕作,化肥和農藥等施過量的土地通過生物方法逐步還原到正常水平,同時保證蔬菜產量穩定提高,最主要的是菜喫進大家嘴裏放心,沒有或減少農殘。”甘肅“豐之源”總經理王泓傑介紹說,這一需求的解決不能依靠化學技術手段,必須以生物技術抑制甚至去除土傳病害、破解土壤板結和鹽澤化等問題。該項目挑戰團隊需完成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是使蘭州高原夏菜產量提高10%以上,土傳病害的防治效果達到70%以上,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30%左右。提升各類蔬菜的品質,達到高原夏菜綠色生產。

“聽起來,你們的技術除了增加植物的營養,還能‘包治百病’?”“你們用於土壤修復的海洋生物肥原本就是鹼性菌種,而蘭州等高原夏菜主產區多屬鹼性,能夠很好地改良土壤嗎?”“你們對企業提出的土傳病害等未做了解,沒有‘對症下藥’,此其一;……”揭榜團隊一個個詳述自己的解決方案,專家評委認真傾聽、專業“挑刺”,仔細篩選評比。最終,中國農業大學王琦教授以其技術的專業性、適用性、先進性得到專家評委和企業評委的一致青睞,獲得了94.75分的高分,將現場比拼的第一個10萬元大獎收入囊中。

據瞭解,王琦長期從事植物病理學、微生態學、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與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研製等方面工作,主持和參加了30餘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王琦在採訪中告訴記者,“開發抗重茬微生態製劑系列產品可以說是近10年來的主要工作,田間防控效果顯著,已在山東、廣西、海南等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蔬菜、果樹、經濟作物、中藥材等作物上推廣應用,累計面積超過2億畝,防病和抗逆效果明顯,挽回經濟損失1200億元。對於蔬菜防控土傳病害效果60%以上,增產15%以上,商品率和品質明顯提高。”王琦說,“蘭州地區高原夏菜種植面積有113萬畝,產量達到283萬噸,主要分佈在榆中縣、永登縣、皋蘭縣、紅古區、西固區和七里河區,產品65%銷往長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而我們的技術前期在蘭州做過一些示範試驗,比如七里河的百合、榆中的馬鈴薯等,使用後百合畝產增加了500公斤,以1公斤40元計算,增加了20000元。2016至2017年間,該製劑在武威市、酒泉市、張掖市等地辣椒、西紅柿、西葫蘆等蔬菜上也使用過,既能增產又使口感得到改善。”

主城區噴霧除塵、廂式貨車車廂結構優化,難題何解?

蘭州科技評估中心提出的“蘭州主城區噴霧除塵系統開發”,需要解決的是結合主城區氣象條件,並根據實際地理位置在蘭州南北兩山架設多點噴霧設備,單點設備噴射半徑需大於100米,以覆蓋主城區,實現對主城區全方位、無死角的噴霧作業,達到降霾除塵加溼效果,降低PM2.5、PM10數據。省內外3家團隊參加現場比拼,其中,浙江大學和甘肅天霖環保科技公司,蘭州交通大學和蘭州天際環保公司各自組成校企合作團隊“抱團”參賽,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李曉團隊獨立挑戰。 據蘭州科技評估中心介紹,該技術的難點在於噴霧設備噴射半徑需爲100米以上,而國內類似技術的消防高噴車噴射最長距離爲70米,最高爲20層建築,水無法達到霧化,不能實現覆蓋主城區,對主城區全方位、無死角的噴霧作業。該技術將主要應用於蘭州市城關區、七里河區主城區重度霧霾的降低和治理。最終浙江大學和甘肅“天霖”團隊提出的《蘭州市主城區及南北兩山生態環境改善對策研究》獲得評委94.5的現場高分,拿下第二個10萬元大獎。

據瞭解,該團隊研發的“甘天霖”智能化降霾除塵裝置系統,具有降霾抑塵、空氣過濾、生態綠化、降溫加溼、滅菌防疫、消防監控等功能,已獲得國家5項專利,5項軟件著作證書。經政府環保部門組織專家團隊多次論證後,在蘭州市西固區成功實施了“西固區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示範工程”,現場答疑時,團隊成員介紹該設備已在西固應用50臺,平均每臺1年運行費爲1萬元,遠低於灑水車、霧炮車等的運行費用。已向山東、河北、陝西、重慶、新疆等地市場投入使用並向全國推廣。

蘭州蘭石集團蘭駝農業裝備有限公司在本屆創新挑戰賽上提出了一個較爲專業的問題—— “N類廂式貨車車廂結構的優化”,包括德國FEV發動機技術有限公司、蘭州城市學院同長虹創新設計團隊、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楊東亞團隊在內的3家團隊積極應戰。

蘭駝農業裝備公司是蘭石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作爲我國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農業裝備製造企業,既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又有深厚的技術底蘊,經濟規模上億元。該公司技術部副部長王譞告訴記者,“N類廂式貨車,是在我國現有交通運輸車輛中佔比較大的一類商用車。隨着國家節能減排、道路交通安全、技術升級等各項法規政策的實施,對貨車輕量化的要求逐漸提高。廂式貨車車廂骨架和廂板目前多采用鋁合金型材,但鋁合金不宜焊接,大量採用鉚接。時間一長,極易出現鉚接鬆動、廂體密封膠開裂等狀況,縮短了車廂使用壽命,也給運輸作業帶來安全隱患,所以有必要對車廂結構進行優化。”德國FEV發動機技術有限公司提出的解決方案剛好滿足企業提出的全部創新需求,得了評委95.4的高分。 ( 蘭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何燕/文 甘霖/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