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改革喚醒了沉睡的土地,農村改革大幕從小崗村開啓,一路高歌,成果令世人驚歎。40年後,改革薪火不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再次吹響農業領域改革奮進的集結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40年的改革成就,給天津農民帶來最大的“豐收”。然而,改革並不是小富即安,在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的指引下,如何釋放新動能、激發新活力,成爲深化農村改革的關鍵。今年是天津啓動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的第一年,59萬畝優質水稻已開鐮收割。好水稻離不開好水源,鐵腕治污修復生態,是“小站稻振興”的保障,不僅水清了,岸綠了,就連野生田螺也把“家”搬回稻田裏。“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詩人筆下如碧玉的小站稻重回人們的餐桌,並走出御河兩岸,在本月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小站稻令與會者讚不絕口。鹽鹼地裏種出高產優質水稻,喜悅與幸福隨着稻香飄進千家萬戶,這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結出的碩果。

改革釋放新活力,開放帶來新機遇。津南區正值搶抓建設綠色生態屏障這一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在全區範圍內廣泛開展“搶抓重大歷史發展機遇,走出津南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大討論活動,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確定“產業+ ”發展思路即“一鎮一業” +“一村一策”,以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反哺”綠色農業。

津南區正積極探索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等爲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如打造以小站稻“夢裏米鄉”爲主題的田園綜合體,增強綠色“動力”,築牢綠色“屏障”,提升綠色“顏值”,力爭走出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改革開放在天津農村不斷升級。邁步在津沽田野上,處處都有欣喜:山水秀麗的田園風光與高效生態農業有機結合,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互聯網+現代農業如火如荼,農村電商形成新業態,天津農村正在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鄉村振興不單純是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振興,是包括治理體系創新和生態文明進步的全面振興。正如歌曲所唱的,“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天津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更遠大的幸福正向我們招手。

來源:網信津南

本文編輯:王春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