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是

心血管疾病

的高發季。

特別是對於家中的老人來說,心梗、心絞痛、以及腦卒中的發生率和致死率,常在秋冬季節大大增加。天冷了,提醒長輩們保護心血管健康變得尤爲重要。

說到養護血管,你一定聽長輩們說起過各種「通血管」祕方:喝紅酒、清理血管垃圾、輸液衝血管……

趕緊喊停,不僅沒用還有害!

保護心血管,記住「五不要」

1. 每天一杯紅酒,有害無益

「每天一杯紅酒能預防心臟病」是長輩們常掛在嘴邊的話。

一些研究認爲,可能是紅酒中的白藜蘆醇起了保護血管的作用。

但是,目前對於白藜蘆醇預防心血管的研究都集中在動物實驗,不同研究也存在爭議,在人身上是否有相同作用沒有定論。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更何況,喝酒容易上癮,稍不注意就會過量,如果縱酒或酗酒,帶來的健康風險是毋庸置疑的。

作爲晚輩,替長輩的健康着想,更應該勸他們少喝酒。

2. 血管垃圾不存在,不需要清血管

有很多「江湖偏方」,宣稱血管中存在垃圾,需要定期清理,尤其受中老年朋友的親睞。

事實上,人體的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皮膚等器官進行排泄,是人體正常的工作模式,並不存在所謂的「血管垃圾」。

長輩們真正擔心的,其實是血管狹窄、堵塞,引發的動脈硬化。

但動脈硬化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肥胖、年齡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除了年齡無法改變,提醒長輩們,低鹽、低脂飲食,多運動,控制好三高、體重,遠離菸酒,這纔是真正的「清血管」的好方法。

3. 不要亂輸液通血管

很多中老年朋友,會去當地醫院定期輸液,已達到「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的作用。

但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血管堵塞,是一個逐漸發展過程,也不是輸液可以解決的。

更沒有任何研究提示常常輸液會有什麼好處,相反,還可能增加出血、藥物過敏以及靜脈炎的風險。

4. 防三高,不要只喫素

肉類、蛋類還有水產類,是健康飲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因爲擔心升高血壓刻意避免肉類,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反而不利於健康。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肉蛋水產類推薦每天攝入總量 120~200 克。

肉類首選魚蝦類,其次是禽類畜肉類,建議以白肉爲主,比如雞肉、儘量選擇瘦肉。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均衡飲食,纔是真正的健康飲食。

5. 阿司匹林不要亂喫

很多長輩都聽說過,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腸道癌症等,似乎是個萬能藥物。

但阿司匹林是正規的處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隨便服用。

已經得了心腦血管疾病,這時候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是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病再發的。

但對於普通老百姓,擅自服用,不僅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還可能導致消化系統潰瘍、出血等副作用。

記住「五要」,心血管更健康

1. 全穀物要多喫

全穀物與常說的「粗糧」接近,但不完全一樣。

全穀物是指在加工過程中,只脫去穀物的外殼,保留種子和其他所有成分,例如全麥、糙米、黑米、大麥、黑麥、燕麥、藜麥、玉米、高粱、青稞……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全穀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降低膽固醇,控制血糖,飽腹感強,對減肥和控制體重也有幫助。

建議每天喫 50~150 克的全穀物和雜豆類,比如把一半的米飯換成糙米,饅頭中一半的麪粉換成全麥面。

2. 除了少喫鹽,還要少喫糖

低鹽飲食,可以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這已經是成爲共識。

但長輩們很容易忽視一點:糖攝入過多,也會導致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要尤其注意減少糖的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的遊離糖不要超過 50 g,最好控制在 25 g 以下。

普通的不鏽鋼一平勺大概是 5 克,做菜的時候不要放太多。

另外,零食中的「隱形糖」同樣要提醒長輩們小心,別多喫。

常見食物中的糖含量

3. 要了解身體 4 個指標:血脂、血壓、血糖、體重

① 血脂

就是血液中的膽固醇、脂肪等,比較關鍵的指標有 4 個。

高密度脂蛋白被稱爲「好膽固醇」>1.04 mmol/L(40 mg/dL);總膽固醇 < 5.2 mmol/L (200 mg/dL);低密度脂蛋白 < 3.37 mmol/L (130 mg/dL);甘油三酯 <1.70 mmol/L (150 mg/dL)。

② 血壓

正常血壓值:90~120 / 60~90 mmHg;高血壓人羣血壓應控制<140 / 90 mmHg;糖尿病或伴有腎臟疾病的人羣應控制在< 130 / 80 mmHg。

③ 血糖

空腹血糖 4.4~7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 < 8 mmol/L,最高不超過 1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 < 7%,最好能 < 6.5%。

④ 體重

體質指數(BMI) = 體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

小於 18.5 體重過低;18.5~23.9 體重正常;24~27.9 超重;大於 28 肥胖。

除了需要注意體質指數外,還要注意「腰圍」。

腹型肥胖的判斷標準:男性 > 90 釐米,女性 > 85 釐米。

如果能將這四個方面都監控好,將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4. 要注意保暖

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低 1℃,心肌梗塞發病率增加 2%,統計調查也發現,冬季心絞痛的發病可能性,高出其他季節 30%。

天氣漸冷,寒冷的刺激常常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更容易發生心梗、心衰等心臟疾病。

尤其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更要注意保暖,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一旦出現胸痛、心悸、暈厥、呼吸困難等不舒服,要儘快就醫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5. 要適量運動

每週 3~7 次,每次 30~6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中等強度運動時,表現爲心跳呼吸加快,身體微微出汗,可以自如說話。

「三高」人羣可以選擇快走,游泳、蹬車或走跑交替運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高血壓患者如果安靜時血壓超過 180 / 110 mmHg,先藥物控制血壓,經醫生同意後再進行運動,運動時應避免憋氣用力,以免血壓突然升高。

當然,運動前最好諮詢醫生,自身目前的狀況是否適合運動、適合何種運動方式。

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請幫長輩們劃好重點,記住保護心血管的「五要五不要」,讓他們健健康康過冬吧!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創意

隨手 轉發,盡孝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