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儀式感」

  

  衝刺階段,兩名志願者先後上前遞國旗,導致選手節奏被打亂丟了冠軍。蘇州馬拉松用這樣一種方式上了熱搜。賽後,蘇州高新區體育局的工作人員回應稱,“官方還沒有這方面安排。從競賽角度,我們不允許裁判和其他人進入賽道,她可能是一種個人情感的表達。”

  也有網友發圖爆料,遞國旗是“主辦方安排”。

  終點前送國旗不是個例,有的已經成爲馬拉松比賽的固定環節。今年的成都馬拉松,中國選手李芷萱在終點前也遇到了同樣的一幕,只不過她衝刺勁兒足奪冠了,沒有引發過多的討論。

  有人說,這是賽事的不專業,“比賽過程不允許干擾比賽!另外一個常識是比賽結束後對錶現優秀的運動員遞國旗可以”;也有人說這是同行的報復。

  在這些批評與質疑聲中,還有幾個被忽略的問題,衝刺時有沒有更能表達儀式感的方式?馬拉松還有沒有更多儀式感的可能?一項運動的魅力確實需要儀式感來體現,但欠缺思考的是,我們需要怎樣的儀式感。

  1

  我們幾乎都迷戀於馬拉松的儀式感,賽前拍號碼簿,賽後拍獎牌,跑完一天後還要加個定位到此一遊。但這些都是初級的儀式感,最終目的可能都是爲了“再跑一公里就可以發朋友圈了”。真正的儀式感,不僅在比賽的開始和結束,還體現在比賽中的每一個細微環節裏。

  可以看看日本的東京馬拉松,2007年開始舉辦,2013年被列入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賽事,有個經典口號是“一走入魂”。知乎網友@奶黃包包包包 分享了她在2016年的跑馬經歷,到處都是儀式感的體現。比賽前,如果你經過賽場附近的展館,會看到門口有分類的垃圾箱,旁邊有工作人員看着,把錯誤的垃圾扔入正確的筒內。

  志願者把參賽選手的包裹安置得很細心,用塑料包好,貼上號碼牌,按區域擺放整齊。

  賽道中,水站的設置是有順序的,依次是飲料站、白水站和一排大垃圾桶;不用擔心上廁所不方便,幾乎1公里就有兩三個移動式廁所,裏面已經備好了衛生紙;每隔10米就有工作人員收拾垃圾,“幾萬人的比賽,起點附近的道路上一點垃圾都沒有”;漫長的路程也不乏味,單補給就很多樣,有香蕉、麪包圈、巧克力、堅果乾等,也有當地人會拿出小喫甜點免費提供給跑者,還大聲喊着“乾巴爹”。

  衝過終點線後,志願者會爲完賽者鼓掌,送上浴巾擦汗或保暖,幫忙噴塗止疼噴霧等,直到最後一個人。

  垃圾分類、水站補給、廁所供應,這些馬拉松賽事最基本的訴求,東馬都做出了很講究的儀式感,把東馬變成全球公認的服務最好的馬拉松賽事。

  2

  馬拉松是一個城市的儀式感,它就像24節氣一樣,在某個時點準時到來。但目前,它在國內還是一種新興的儀式,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重要的是穩步成長。

  但在日本,馬拉松不止是一項賽事,更是一種文化共識。日本從小學開始就有長跑課,不同年級跑不同的距離,1-2年級跑2000米,3-4年級3000米,5-6年級4000米。每年冬天舉行一次長跑比賽“持久走大會”。

  到了大學,等待他們的還有“箱根驛傳”,這是高校間的馬拉松比賽。它的人氣甚至能超過奧運會,每到新年,一家人就會圍坐在一起,等待着比賽,“我們只是爲了享受箱根驛傳舉辦的那兩天時光,所以纔在剩下的363天裏勉強活着。噢不,10月的預賽我們也挺享受的,所以實際上是362天。”

  日本跑步設施的完善,又推動了全民跑步的熱情。日本很多城市都有“跑步服務站”,可以在裏面寄存衣服,租借跑步裝備,甚至可以洗澡;日本的自動售賣機也非常普遍,幾乎1公里之內都能找到,可以24小時不帶水跑很久。

  還衍生出了以完成跑馬作爲結業條件的偶像團體。Tokyo Girl Run是一個以跑馬拉松爲主題的日本女子運動偶像團體,中文名叫東京女孩跑,由擅長運動的模特和偶像所組成。她們不僅自己跑步,還教女跑者熱身,以及如何打扮自己去參賽。團體每年會招幾名不跑步的女生,經過一年的訓練後,她們會以完成馬拉松作爲自己的畢業終點。這是人家的“創造101”。另外,日本一家雜誌《Tarzan》還會評選出50大跑步女孩,她們都是集顏值與長跑能力於一身的少女。

  國家層面上,日本田協爲了推動馬拉松項目的發展,宣稱只要是在馬拉松大賽中打破記錄,都可以獲得1億日元的獎金。這種儀式感能給人以感召,可以從上而下刺激馬拉松的參與,本身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動員。

  從校園跑步習慣的養成,到社會便利服務的構成,再到體娛結合,建立鼓勵機制,日本長跑文化是由小及大逐漸形成的。如果你在日本參加或者觀看了一場馬拉松,吸引你的就不僅是發朋友圈了,朋友圈內容也不僅僅是號碼簿和自拍了。站在終點,也不僅是關注冠軍的造型了。因爲這場馬拉松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直抵人心的儀式感。

  3

  而我們,處在一個儀式感匱乏的社會。幾天前,上港中超奪冠,沒有期待中的花車巡遊,只有一場慶功宴,所有球員穿上黑色西裝,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在8冷8熱的海鮮大餐中聆聽前輩的教誨。幾個月前,女籃奪得亞運會冠軍,全隊第一反應是可以撕下一張訓練館日本隊奪冠的照片了,而在其他地方,球隊奪冠後的慶祝動作是共同跳起一支舞致謝現場觀衆。

  儀式感是運動魅力的一部分,恰當的儀式可以增強這項運動本身所蘊含的能量。就像我們看到足球比賽前所有人爲某件事祈禱而感動,看到球員進球后的固定慶祝動作也跟着激動。我們不是排斥儀式感,而是希望我們的儀式感,可以更多樣一些,更多元一些。

  “有馬體育”原創,內容轉載須經授權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